非核代價 承受高電價

工商時報【本報訊】 黃重球:再生能源是間歇性能源,我們不能調度,能源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來,所以假設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占比逾20%,意味我必須要有20%備用容量,才能替補當再生能源不來的缺口,此外,間歇性能源也會對於電網造成衝擊,除非擁有很好儲存技術,所以,德國,也是要到2040年以後,搭配儲存技術,才會大量使用再生能源。 美國的頁岩氣是便宜,但運到台灣來,必須考量運輸成本以及液化成本,等到液化後運到台灣,再汽化的價格,將不如美國境內便宜。 林明儒:即便擁抱再生能源的歐洲大國德國,也是採取逐步減核政策,而且因為減核而讓家庭用電每度上漲到12.2元,成為高電價國家之一,民眾怨聲載道,非核須付出代價,天下沒有白吃午餐,未來核一、二與三逐步除役,若再無核四,國內會面臨到電價上漲、經濟下挫、失業上升以及國際減排量無法兌現的困境。 梁啟源:日本在福島事件後,形同廢核,但造成家庭用電上漲12%,工業用電漲近20%,日本電力公司燃料成本大漲3.1兆日圓,日本原是長期貿易順差國家,卻在2012年逆差擴大到6.9兆日圓,今年1月3.1兆日圓。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審慎評估是否重啟核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