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美巡賽之路

難得連續兩場美巡賽-美國公開賽和Travelers Championship(旅行家錦標賽),計分榜都看到台灣人的名字,而且更讓人開心的是,職業初登板的潘政琮表現可圈可點,前者和Phil Mickelson(菲爾‧米克森)並列六十四,後者和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並列二十五,合計進帳65,056美元,世界排名推升至千大行列的九百四十一名。

打完兩場總獎金高達一千六百四十萬美元的豪華賽事,這位來自苗栗的台灣選手將回歸平淡,接下來所參加的比賽都是十七萬五千加幣(約十四萬兩千美元)級,其中本週安排了在Saskatchewan(薩克其萬省)進行的SIGA Dakota Dunes Open presented by SaskTel(達科他丘公開賽)。

事實上,潘政琮上週原本打算前往亞伯達展開轉職業前所考取的加巡賽,沒想到臨時收到旅行家錦標賽主辦單位的外卡邀約,結果落袋41,234美元,同期間贏得Syncrude Boreal Open Presented by AECON(波瑞爾公開賽)的加拿大選手Kevin Spooner(凱文‧史本納)進帳31,500加幣(約25,582美元)。

儘管連兩場美巡賽晉級,不過都是額外的收獲,潘政琮的真正考驗才正要開始-瞄準加巡賽年終前五強。這個隸屬在威巡賽之下的巡迴賽,和PGA Tour Latinoamerica(拉丁美洲)及PGA China Series(中國系列賽)同等級,潘政琮在一個多月前以並列第五取得一席之地。

根據規定,分區資格考二至十八名選手,可獲得前六場比賽資格,接著重新排列組合(Re-Ranking),決定哪些選手可以參加接下來的行程。對潘政琮稍微不利的是,由於先前的美國公開賽資格賽和旅行家錦標賽,加上五月底代表華盛頓大學參加個人最後一次NCAA Championship(全美大學錦賽),已經被迫錯過前三場比賽。

1970年成立的加巡賽,草創期名為Peter Jackson Tour(彼特傑克森巡迴賽),是一個以北美太平洋沿岸為主的巡迴賽,其勢力範圍結合了從哥倫比亞、墨西哥、美國西岸到加拿大本土,曾經和美國、歐洲、日本、澳洲、南非和亞洲並列國際七大巡迴賽。

然而,加巡賽在過去幾年發展不順,2011年甚至面臨財務危機,只好尋求美巡賽幫忙。當時雙方簽下協定,美巡賽同意貸款,並答應推動比賽贊助,不過後來卻全面掌控,2013年起將之納為旗下的第三級賽事,年終獎金榜前五名可取得威巡賽工作權,接下來五位直接參加最後資格考,十一至二十名從第二階段開打。

讀者看到這裡,應該可以瞭解到這個類似大聯盟2A體系的巡迴賽對潘政琮有多重要了,特別是美巡賽早在2013年起就不再舉行資格考。換句話說,這是職業新鮮人邁向「大聯盟」的捷徑之一,因為只要在四個月內期間的十二場比賽累積獎金名列前五,年底就無需再面臨威巡賽的資格考驗了。

相較於過去美巡賽提供一試中第的機會,現今的職業新鮮人確實難以一步登天,但如果能夠按部就班、循序漸進,這何嘗不是一種培養未來征戰職業沙場實力的過程?

當然,還是有少數傑出選手能夠籍由有限的外卡參賽直接打開美巡賽大門(前十可保障下一場比賽),兩年前的Jordan Spieth(喬丹‧史畢斯)就是最成功的例子,不過人家也是先取得威巡賽的臨時會員身份,接著才升格為美巡賽選手,最後再以一座美巡賽冠軍贏得一生只有一次機會的年度最佳新人。

那同樣擁有業餘世界球王的潘政琮呢?之前兩場比賽所賺取的獎金,離臨時會員資格還有一段差距(455,589美元),不過連兩場美巡賽晉級,應該能讓他帶著更多的信心挑戰加巡賽。

美巡賽上次出現台灣選手已經是1989年的事了,那一年陳志忠共打了十二場比賽,但願明年十月開打的2016-17年球季,每週計分榜都可以固定看到另一個台灣名字。

文/翁明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