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無主之城 摩爾多瓦歐冠菜鳥謝里夫

【專欄】無主之城 摩爾多瓦歐冠菜鳥謝里夫

人口260萬的小國摩爾多瓦,長期以來都是歐洲足球的魚腩部隊,但在這個賽季,首次有代表隊征戰歐冠聯,資格賽淘汰克羅埃西亞豪門札格雷布發電機,更在分組賽首輪爆冷擊敗薩克達!人類皆有鋤強扶弱的心態,球迷為謝里夫(Sheriff Tiraspol)高興,實屬人之常情,但了解過歷史和地理之後,我們未必笑得出來。

名義上,謝里夫代表摩爾多瓦,但實際上,摩爾多瓦人對於他們躋身歐冠分組賽,完全沒有狂喜,甚至有點不快。地理上,謝里夫位於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地區,名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Trans-Dniester),首都是Tiraspol蒂拉斯波爾,而摩爾多瓦的首都則是Chișinău。

上世紀九十年,德涅斯特的體育部門成功向摩爾多瓦政府爭取到,國內的球隊可以參加摩爾多瓦聯賽,甚至代表摩爾多瓦出戰歐洲賽。它在摩爾多瓦東部,存在實際獨立、有明確疆界、完整民選政府的國家,甚至擁有一面共產主義的標誌。1997年,謝里夫正式誕生,很快升上頂級聯賽角逐,2000年首嘗冠軍滋味,接開稱王稱霸的序幕,自2001年至今僅僅失落兩次聯賽冠軍。

謝里夫擁有強大的實力,全因背後有主席Victor Gușan支持的財團,長期投入資金。Sheriff意譯為警長,Gușan從商之前確實是警員。他所創辦的Sheriff集團是德涅斯特全國最大企業,生意範疇包括電訊、能源、建築、零售、食品甚至媒體,控制國家60%的經濟力量,更被指與「洗黑錢」集團有關。

從人類歷史來看,摩爾多瓦和羅馬尼亞是「血濃於水」,甚至不少人認為兩國人屬於同一民族,但多數摩爾多瓦人不認為自己是羅馬尼亞人,直至2013年,摩爾多瓦才把羅馬尼亞語定為官方語言(兩國語言極為相似)。經過一戰和二戰之後,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基本上聽命於前蘇聯,直至1992年,摩爾多瓦曾派軍隊,企圖收復「失地」,但俄羅斯人插手後,輸得非常慘淡,軍隊更駐紮在當地「維和」長達三十年。

三十年後,德涅斯特只能依靠俄羅斯「養活」,工業系統瀕臨崩潰,政府傳聞要向境外走私軍心來賺取外匯。弔詭的是,這個不被承認的地區,因社會沒有發展,街頭跟九十年代時的面貌幾乎一模一樣,充滿前蘇特特色,街道名字更是共產英雄的人名,連當年的電車仍未退役。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區因利乘便,藉此打造特色旅遊業,讓遊人前往當地尋回「蘇聯感覺」。

然而,俄羅斯加強在德涅斯特的控制,當然由教育開始,羅馬尼亞語學校被迫關閉,間接導致雙方關係轉趨惡化。說回足球,雖然謝里夫是摩爾多瓦豪門,首支擁有自己主場的球隊,多年來橫掃聯賽冠軍,但陣中的摩爾多瓦球員不多,外援更來自17個國家,自然難以讓摩爾多瓦人感受到歸屬感,內心也很難同他們是代表摩爾多瓦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