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發球台

發球台
發球台

位於苗栗苑裡的全國花園鄉村俱樂部,定位為國際錦標賽比賽場地。除了長期培訓高爾夫選手、接辦職業與業餘賽事,場地方面,更是以高標維護,並不斷進行翻新及進化工程。2022年二月進行第三洞梯台的全面翻新重建工程,歷經兩個月的施工,重建工程完成,預計於五月二日開放使用,梯台面積擴大,女性專用的發球區更是擴大超過兩倍,配合地形設計,讓球友走路更平順、以及安全。

Teeing Ground:發球台,也稱為發球區、梯台。

一座高爾夫球場通常設置有十八個球道,發球台是每個球道,也稱每一洞的起點。球員進入「平行於兩個發球標誌物,後方兩枝球桿距離」的四方形發球區域內。將球置於此區域內,揮桿將球擊出,直到將球推進球洞,結束這一洞的打擊。然後步行到下個球道的發球台,直到完成十八洞。

一般來說,男士發球區的標誌物以白色為標記。女士發球區的標誌物以紅色為標記。職業球員發球區的標誌物則以藍色、或黑色為標記。

全國花園鄉村俱樂部總經理吳憲紘說:「近年來,台灣高爾夫球友有逐漸高齡化的現象,為了球友擊球行進的動線安全,我們特別將一些高低落差較大的發球台,修改擴大範圍,除了有安全性的考量,也可以在比賽場地的設定變化上,增加更多的選項。」

台灣早期球場的發球台多呈砲台型設計,除了有擊球角度的設計因素,另外也是因應當時工程技術,為了有效排水的需求所規畫。由於高爾夫球場的施工技術,在這些年已經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全新樣貌的發球台,成為辨識球場進化頂級的關鍵。

高爾夫球場有:發球台、球道、障礙區(沙坑、水池)、與果嶺四大元素。發球台經過時間的發展,有了全新的改變,一般民眾對高爾夫運動的認知,是否也應該跟著時代進步而有所修正。

戶外運動的高爾夫球場,不僅提供球友擊球活動,大片綠色草皮覆蓋,每天釋放新鮮氧氣淨化環境。

歐盟為了在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Net Zero Emissions)的目標,並避免「碳洩漏」風險,於2021年七月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2023年開始,將針對未來出口歐盟的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2026年全面生效,其他國家也在研擬相關機制,這對仰賴出口的台灣產業,造成龐大壓力。

而台灣的高爾夫球場有廣大植被綠地以及土壤,為碳匯的聚集地,過去因為大眾及媒體對高爾夫球場的不瞭解,產生高爾夫球場對生態及環境衝擊的疑慮,其實高爾夫球場擁有廣大植被綠地以及土壤,為碳匯的聚集地,為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 CDR)的環保場域,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對於台灣企業前進2050淨零碳排,也將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