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白跑的「超慢跑」哲學

image

我曾收到一位資安界大老貼文的標注:「白走了嗎?李忠憲你白跑了。」他這篇臉書文章認為,有氧運動對減肥沒有幫助。在我開始跑步的第一年,收到了很多朋友傳來的類似訊息,這類文章都認為跑馬拉松對健康沒有幫助,甚至有害健康。父母也非常擔心我,他們總會質疑:「為什麼工作這麼累,還要這樣跑步?」


第一年,我跑步加走路,總共超過六千公里。看起來似乎非常可怕,但是如果除以天數,每天大約平均跑一萬步、走一萬步,共計兩萬步,這並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主要在於「每天平均」的恆毅力。



幸虧有一個成大醫院的大老醫生朋友,他是國家隊的運動醫生,鼓勵我要繼續跑下去:「不要聽那些自己沒跑過馬拉松的醫生的理論。」我也去找過輔大醫院運動科學的醫生學長,做過運動心電圖,他也覺得我可以繼續跑下去。學弟師父也提醒我,跑得太多也無法快速進步,必須要減量才行。但我真的捨不得減量。



跑步或許比不跑步健康,或許沒有;跑步可能可以減肥,可能不行。我其實不常量體重,不那麼在乎跑步是否能減肥。但是我真的因為跑步,明顯瘦了不少;也因為跑步的緣故,精神比以前好很多,身體比以前健康。更重要的是,跑步的時候,讓我有存在的感覺。能感覺便能思考,能思考便能想像,能想像便能創造,能創造便能存在;生活就是選擇的累加。



每一次參加馬拉松,都會有人問我:「怎麼走得那麼快?」跑柏林馬拉松的時候,有個德國女生用走的,都比我用跑的快。她遇到我好幾次,問我要不要乾脆用走的就好,但我還是堅持要跑。也有不少跑步的朋友說,我走路好快,可見我跑步的姿勢的確引人注意。曾有一位跑友在我前後緊跟著,跟我說了兩、三次:「用走的還在我前面!」後來他稍微加速把我拋開。面對這種狀況,我心中都有無數的疑問:我明明是用跑的,還努力地跑,為什麼別人看起來像走的?



有個馬拉松高手的臉友說:「在一大堆步幅佷大、跑步頻率很快的選手中,你的步幅很小、頻率又很慢,別人看起來就像是用走的一樣。」明明跑步的定義是兩腳同時離地,我的兩腳都有同時離地呀,只是速度比較慢而已。跑了二十年的大學同學說:「你有耐力肌,可以跑很遠的距離;但是沒有伸縮肌,因此跑不快。」學弟師父說:「一直都在讀書、考試、坐著不動,已經累積了好幾十年的脂肪,哪有那麼快能將它全部換成肌肉?」



最近,我有兩個跑友成績破四:一個是醫生,另外一個是跑紐約馬拉松的長榮慢跑社社長,真的恭喜他們!我跟他們相較還真是天差地遠。但這不就是我的跑步哲學?因為跑不快,所以不能求快,改用拉長距離來要求自己。我研究了一下,得知自己這種跑步的方式,叫做「超慢跑」。最慢的時候,可以一小時跑五公里。不需要耗費太多體力,對於運動員的體能條件也沒有任何要求。跑完之後,幾乎不需要任何時間恢復,立即可以正常作息,不會影響工作或生活。



想一想也對,我自己不就是從一小時六公里的速度開始跑起?在柏林馬拉松慶功宴的時候,跟一群破三好手一起吃飯。他們問我成績之後,就說:「這不是用走的嗎?」沒錯,這種速度的確就像用走的,但不是走路,而是「超慢跑」。而我的超慢跑,已經可以跑八分速了,算起來可以算是超慢跑界的高手了。那麼,就這樣一直超慢跑下去吧!

image

本文選自 先覺出版《隱性反骨》一書。作者李忠憲老師 他思考、他留德、他行動,後來他跑步。透過本書,提出了他對科技、留德、教養、馬拉松及人生該如何活的獨到見解!人生該追求什麼?什麼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快樂?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套句作者在書裡說的:「跑步的時候,讓我有存在的感覺。」雖然是超慢跑,跑不快,他也不是追求快,而是追求跑步所帶來的:存在-思考-想像-創造。

◎書籍資訊:https://pse.is/3bwh3s

◎延伸閱讀:跑步——獨處好時機 幫助回復最佳狀態

◎ 更多運動資訊請見:慢跑俱樂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