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然投籃」規則上路後,NBA是否變得更好?Trae Young 怎麼看

文/ 中壢小跑車

2021-22球季正式開打前,NBA就宣布了一項重大規則改革--那就是不再讓球員以「非籃球動作」(non-basketball moves)吸引哨音。

也就是說,大家可能沒辦法像過去一樣輕易博取裁判同情。若刻意往防守者身上傾倒,甚至會偷雞不著蝕把米,讓自己賠上進攻犯規。

這項大多數球迷期盼已久的德政,在8月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實驗,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夏季聯賽可以看出端倪。

由於「非籃球動作」聽起來有些饒口,本文會暫時以更口語化的「不自然投籃」來代稱,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

 

過去幾年,球迷們對於「買犯」的問題非常關注,對於比賽節奏受到哨音過度影響而感到不滿。

而這些被規則允許的「偷吃步」,將被視為不自然的投籃動作。無論再怎麼往對手身上硬擠、硬靠,也只會得到空氣中陣陣的尷尬,與一次進攻犯規的風險。

不過,所謂「自然」與否的標準,還是不能全憑裁判自由心證。因此根據The Athletic的整理,新規則大致可以簡化為以下三點:

1. 投籃球員以不正常的角度,向防守者撞擊、傾倒(示範影片)(示範影片2

2. 投籃球員以不正常的角度,把腿向上、向側邊踢

3. 進攻球員突然偏離自身前進的路線,側身或倒退撞向防守方

​如果這些肢體接觸在吹判尺度的邊界(marginal),那裁判將不予以哨音--但這些動作若是太超過(more than marginal),犯規會吹在進攻方身上。

從「不只是No-Call」的這點看來,聯盟是想要勵精圖治一番,徹底改善過去幾年備受爭議的狀況。

但這麼劇烈的改變,是否對NBA有益呢?大刀闊斧的改革真的有大快人心嗎?

開季以來球迷們的反應大致上都還不錯,「比賽變好看了」、「終於不用看看停停」的支持聲在各大網站此起彼落。

但對於球員來說,就不見得如此--特別是過去幾年在球迷心中「得利」的一方,像是James Harden、Trae Young就顯得有些掙扎。

從球員的角度出發,他們究竟是怎麼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

.

🔥更多最新 NBA 精選好文:

小球時代已經宣告終結!聯盟的權力天平回歸「變種內線」

NBA 2021-22 賽季百大球員排名 – No. 11-25

NBA 2021-22 賽季百大球員排名 – No. 26-50

.

對現狀感到「沮喪」的Trae Young

罰球次數減少,只是Harden進攻表現下滑的因素之一。由於整體的命中率也受到影響,個人認為「從傷勢中找回節奏」跟他的低迷關聯不小。

畢竟季後賽結束到現在,其實也就幾個月的時間而已,而且上季他持續與右腿的拉傷共處,最後的幾場比賽幾乎是拖著硬打。

雖說現在能上場,但不代表傷痛全都好了(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的事),32歲的身體能如何調整,我想更多的是靠著意志力與多年的經驗支撐。

至於幾乎小他10歲的Trae Young,開季至今也承受著不小的掙扎。

雖說兩人體型不同、打法亦不盡相同,但都在上個季後賽受了傷,對下肢的靈活度產生一定的影響。除了要重新適應例行賽本身的節奏,還必須調整傷後的身體變化,這點確實比較辛苦。

而在10月27日敗給華盛頓巫師之後,Trae Young用「frustrating」一詞表示自己對於聯盟規則改變的心情。

不論解釋為「氣餒」或「令人沮喪」,我們都可以體會到Young的心境,確實就如數據上所反映的同樣艱困。

「有很多球都漏掉沒吹」,他這麼說著。

「這就是籃球。我只是感覺他們正在學習(怎麼吹判),他們就只是… … 我也不知道,總之就是令人十分沮喪。」

這裡的「他們」指的大概是裁判。Young第一次切身體會到規則的改變,應該會是在老鷹本季的首場比賽。

那天他們大勝Luka Doncic的達拉斯獨行俠,Young個人也拿下19分14助攻--但那是全場16投6中換來的,罰球機會也只有5次。

接下來的三場比賽,他場均只獲得4.7次罰球機會,相較於前兩年的9.3、8.7而言可謂天壤之別。

輸給巫師那天也是差不多悽慘,帳面上是不俗的15分13助攻,但全場17投6中,罰球3投2中。

換作是誰大概都會懷疑人生,彷彿前兩季的罰球次數只是夢一場。

.

🔥更多最新 NBA 精選好文:

NBA 2021-22 賽季百大球員排名 – No. 1-10

《2021-22 Preview》夏洛特黃蜂—季後賽,求人不如球己

【新秀入門課】過於全能的 Cade Cunningham不該只是頂級3D

.

「向後轉動身體,跟往人身上跳--這兩件事是截然不同的,」Young繼續談論新賽季的變化。

「在某些層面上,我同意聯盟的改變。但有些事情是不變的,犯規仍舊是犯規,球員們會(因此而)受傷。」

「特別是像我這樣的小個子,面對著更高大、更強壯的防守者時,他們會手腳並用,仰仗身體(的優勢)來阻止我。」

相較於前面提到的Harden,Trae Young在身材差距的體會應該是更深刻的。

Harden好歹也算是個大型的後衛,善用節奏變化來幻惑對手,但是Young即使放在後場,都算是小型的185公分,體重也只有81公斤。

面對動輒200多公分、100多公斤的NBA球員,Harden扛得住的,Young不一定能。再加上全速奔跑、急停的力量,那種衝擊力恐怕跟撞到卡車差不多。

想到那種防守者無所不用其極,只為了攔下自己的畫面,不禁對Young努力適應新規則的處境掬一把同情淚。

 

當然,這些年受惠於較寬鬆吹判尺度的後衛,不只有Harden跟Young,像是Damian Lillard跟Devin Booker也有個「慢熱」的開季。

想不到,Young在訪談中也「點名」了以上兩位學長,說明隨著賽季進行,新規則正讓球員們改變打球的型態。

「有看球的人就會知道,Damian Lillard自從新人年以來,就不曾繳出場均17分這樣的數據,」Young說道。

「當然還有一些人,像是Booker現在平均只拿18分。現在有很多(跟以往不同的)狀況,本來正好好地往籃框切入,突然間就冒出一個對手,把上籃的人撞得失去平衡--」

「不論他們是用下肢或用手,這仍舊是一個犯規啊。」

對他來說,他不是完全反對新規則,但他還是希望特定的、過當的肢體接觸能被判罰。

相對地,當天屬於勝利一方的Kyle Kuzma似乎就比較沒有這樣的煩惱。他還特地發了一則推特,跟鬱悶的Young形成強烈對比。

「這項新規則則是聯盟在近年來做出最好的事情。現在的比賽方式有著很大大大大的不同呢。」

如果真的有Young所說「手腳並用」的情況出現,那麼「被」這樣搞的恐怕不會是208公分的Kuzma。

來到巫師的他現在過得很愜意,場均15.5分11.8籃板,有著湖人時期所沒有的揮灑空間,並體會到2010年代後期所不曾有過的吹判尺度。

天堂與地獄的差別,若單純放在個人感受上的話,大概就是形容Kuzma跟Young吧--顯然比後者早一年進聯盟的Kuzma,現在是較為快樂的一方。

The new rules changes to the sport are the best thing the league has done in recent history. Watching the game Is muuuuuch different

— kuz (@kylekuzma) October 29, 2021

 

事情有所改變,隨著大環境作出調整

看完Harden與Young的真心話,有些人可能還是會覺得該作出調整的是他們自己,這是他們的職業、是他們的工作,更是他們的本份--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光景來得比想像中快。

至少在Harden身上是這樣。

首先,我必須肯定Harden多元且強大的進攻能力,如今的成就單憑罰球是沒辦法做到的--否則只要拿著球,人人都該場均30分。

而在經歷了開季5戰3敗之後,籃網正處於二連勝中,這兩場比賽Harden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NBC Sports也讚賞他「找回往日風采」。

.

🔥更多最新 NBA 精選好文:

重建的累贅還是紅利 Kevin Love的命運分野

【新秀入門課】騎士該選擇衝一發,還是坦克培養 Evan Mobley?

Baby LeBron 還是 Young Harden?Luka 還沒準備好踏出生涯的後撤步⋯

.

10月31日,Harden締造個人本季的首次大三元,全場9投6中,三分7投4中,罰球僅有3次。

而在此之前的比賽,Harden則是寫下個人本季得分新高,貢獻29分8籃板8助攻,也是個「準大三元」的可怕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他19罰16中,溜馬整隊加起來也只有23罰16中,雖然是主場比賽,但這顯然不是規則能給予的恩惠了。

至少在比賽結束後,有位名叫Michael Sypa的球迷在Yahoo Fantasy Sports留下這樣的留言,表示自己有買票親臨現場,Harden當天就是如此強勢。

「我當時在現場看球,Harden用盡100%的努力在製造犯規,而且確實奏效了。」

「雖然還很早,甚至開季不到一個星期,但新上路的規則正在帶來很大的影響,」執教過NBA多隊的名教練,Stan Van Gundy早先受訪時這麼說。

「哨音響起的次數更少,球員們必須嘗試得分,而不是靠著吸引犯規。」

「現在的流程(flow)變得更順暢,特別是在比賽接近尾聲時--這讓籃球愈來愈好看了。」

金州勇士總教練Steve Kerr也表示,他喜歡現在所看到的一切,現在的比賽更有真實感(authentic feel),官方的改動做得很好。

現在NBA的判決方式,正在找回一些90年代的感覺,那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個美好的時代,甚至有粉絲專頁以此命名,廣受眾多老球迷喜愛。

當球員們擁有足夠的能耐時,其實不需要透過吸引哨音來增進得分。至少就目前為止,NBA的成員們正用行動說明這一切。

很多人不喜歡過去幾年的比賽風格,是因為很多犯規是由進攻球員發起,但是屬於不必要、不像打籃球該有的碰撞--至少就常理而言,我們會希望投籃空間變空曠,而不是主動壓縮。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當看到球員們不自然地揮舞雙臂、扭動身軀,只為了站上罰球線,甚至在博得哨音後得意洋洋,部分球迷會感到不適,尤其是自己支持的隊伍是防守方時。

長期下來,這會是個打亂比賽節奏的惡性循環,聯盟方與裁判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因此,賽季進行至今,大部分的聲音都屬於支持的一方,不知道讀到這裡的你是怎麼想的呢?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罰球的規則本意是好的,是為了遏止防守方的惡意犯規,保護球員、延長運動生涯,也不讓球團的投資放水流。

也誠如Trae Young所說,身材劣勢的球員們會因此吃虧,冒著受不必要傷勢的風險上場,隨時就是一掌一腳的往身上招呼。

畢竟大家喜歡看活塞壞孩子軍團、喜歡看尼克硬漢風格、回憶喬丹法則的逆境生存,這會成立的很大原因是--被打的是喬丹,不是你啊!

或許喜歡看肉搏,崇尚些許的暴力是人們的天性;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上場被摔來摔去的是自己,大概就不樂意了。誰敢在球場這樣玩呢?

然而,凡事過猶不及、矯枉過正。當聯盟顧及到90年代、00年代的狀況,而逐年做出修正時,發展到10年代後期已漸漸偏離大多數人的期待。

作為一個商業聯盟,NBA還是得賺錢。不會有人想要跟收視率過不去。

因此現在的改動並不令人意外,而是必然的發展--或者更正確地說,是必然的「循環」。

當我們扮演的角色不同,觀感也就不同。

大多數人是觀眾、是平常下班下課去打球運動的體育愛好者,對於James Harden和Trae Young的苦衷只能有個大概的體會。

現在的變革,勢必會為場上帶來混亂,「漏吹」、適應期也是在所難免的。

但所謂的「全然公正」是做不到,亦不存在的。即使今天不改規則,再怎麼頂尖的職業聯盟,也只能做到「讓多數人滿意」,或是選擇「要讓誰滿意」而已。

至少在現在的NBA眼中,很顯然地,這個「誰」是觀眾。

也就是我們。

可以的話,還請大家務必好好珍惜眼前的每一場球賽。這可能是對部分球員來說最壞的時代,但對於電視機前的我們,可能是最好的時代。

因為如今的一切,都是在劇烈的改動下,逐步構成的完美平衡。而這種看似剛剛好的平衡,有時候才是最美、也最難以維持的。

.

🔥更多最新 NBA 精選好文:

《2021-22 Preview》亞特蘭大老鷹—最終極限,還是驚奇的開始?

《2021-22 Preview》芝加哥公牛—眼見為憑的補強《2021-22 Preview》密爾瓦基公鹿—Keep On Keeping On《2021-22 Preview》紐奧良鵜鶘 — 手握超級天賦的樂與愁

◤雙11暖慶開跑!年末採買就看這檔◢

👉New Balance 雙11瘋殺25折起 獨家爆殺1111鞋款,多款4折鞋款

👉adidas官方旗艦店 滿1111打7折

👉PUMA 雙11狂慶新品任選2件75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