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台灣第一」信念 激發選手魂

image

▲三天競賽日的前兩天,我與小紗都是一起跑、一起衝線!(photo by:曹克銘)


信念激發選手魂


關於「選手」的知覺,應該是從戈壁開始。


對於一個十八歲後就沒踏上過操場的人,我對選手有許多想像。

初半馬上凸台後發現自己可以跑,於是繼續回跑團開始接受較資深的學長姊指導,在一波波海選中正式入選成為戈壁A隊「選手」。


當時的戈壁隊伍分成:A隊是競賽選手團,B隊是全程體驗團,C隊是親友加油團。賽制內的獎項有A隊的「團隊競賽獎」、全員完賽的「沙克爾頓獎」「最佳風範獎」,以及影像獎項。


若以區域劃分參賽隊伍,大陸商學院人才深厚又有地主優勢,尤其這些年舉辦下來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名列前茅學校的選手都是苦練兩、三年才得以進入競賽組A隊。對岸由裡到外的堅實戰力,在我們自己分析中戈十這屆是無法超越的,也就是A隊最大榮耀的「團隊競賽獎」我們未出戰就已不可得。


那還要跑嗎?

image

▲戈壁。

當時台灣出賽的隊伍並不多,戈壁第五屆台大EMBA是第一個從台灣出賽的隊伍,到第八屆政大正式參賽成為第二支隊伍,到第十屆台灣出賽的EMBA隊伍分別是台大、政大、中山、東海。


因此台灣院校大部分會設定的目標為: 全員完賽的「 沙克爾頓獎」「最佳風範獎」,至於A隊的「團隊競賽獎」則是爭取「台灣第一」,成為台灣最快的勁旅。


雖然「台灣第一」並非在戈壁賽制內,跑到了也不會有獎盃。


但這個目標卻是激勵所有A隊隊員提升自己能力,與陪伴隊伍奮鬥半年的無形桂冠,這個信念激發了「選手」魂。於是八個月前才開始運動的我,從愉悅的騎車休閒挑戰模式,轉換到目標練跑爭取戈壁團隊榮耀。


入選是責任的開始,我告訴自己從入選那刻身體與時間已不再是個人,而是屬於團隊。有次腳趾頭踢到椅子,當下反應是:「天啊!不能受傷,我是公有資產!」尤其戈壁賽制中,女選手有減時功能。我當時想著:訓練自己的意志體能到一定程度,萬一有突發狀況要有能力獨力完成,不拖累團隊,徹底發揮女選手價值。但這要怎麼做到?


戈十訓練過程我只知道「跑」,不停地從海選過程中拚速度。至於要怎麼跑?現在回想在那時知道的並不多?身體對應地形、氣溫與生理狀態的調節並無概念。


那時候為瞭解賽道,我看了玄奘之路影片,試圖從中得到一些賽道資訊,同時想在出發前讓自己感受得更多。影片畫面中玄奘抱著「去偽經,求真經,不至天竺,終不東歸一步!」的信念。令人驚訝的是當年玄奘是偷渡出去的!原來初唐時期邊界不穩定,不允許老百姓出境。玄奘多次申請「通行證」,懇盼西行求法都未獲唐太宗批准。終於在貞觀三年長安大災,政府允許百自尋出路,玄奘找到機會,他混入災民中偷渡出關。


玄奘是反骨的,在那個年代為了內心真實信念,並沒有選擇遵循法制。


根據當時規定,私渡邊關的懲罰很重,所以玄奘這個決定非常危險。就這樣,玄奘踏上前方未知路,在漫漫黃沙中踽踽獨行。過程中他忍耐飢餓,身上沒有水袋、越野鞋、任何現代化裝備,就一個人篳路襤褸地橫越沙漠,在溫差極大之下穿越雪頂風暴經歷九死一生。玄奘,從沒回頭!


看了片子沒得到太多賽道資訊,卻幫助我的「心」更堅定了些。玄奘當年毫無先進設備,也無大會定點補給與其他安全措施,因此這段賽道再怎麼困難,也比不上玄奘千年前遇到的險惡,不是嗎?


然而面對團隊賽事依舊緊張、忐忑不安的我,出發前又買了另一雙越野鞋,尺寸整整比原本的戰靴大一號半,材質也完全不同。然後回家坐在地板模擬想像:「黑暗帳篷內開著頭燈,睡覺前我會需要哪些東西?每天要做哪些事?做哪些動作為隔日開賽進行準備?」於是便把每日的必需品、藥品、衣物,隔成一袋袋編號裝好,打開馱袋我便可用最快速便捷的方式「取件」。後來去喜馬拉雅山也是用同樣方式打包。

image

▲ 整理行李方式。

image

本文選自 大田出版《越跑越勇敢: 聖母峰馬拉松全紀錄》一書。

「光與暗都是養分,每個人都可以造就屬於自己的唯一。最強大的勇敢是愛!」陸承蔚是創意、經紀、授權領域的專家,對於運動本來沒有任何概念,在一次朋友的慫恿下開展全新的運動人生。翻開她的歷史紀錄,一項比一項更加困難,她卻不停止腳步,從每個跨出的步伐中尋找過去從未看過的自己。本書不只是一本聖母峰馬拉松的完成紀錄,也是心智鍛鍊的最佳模板,讓讀者從中培養自信與前進的動力!


◎書籍資訊:https://pse.is/3bms4k

◎延伸閱讀:思考崇高-提昇的狀態

◎更多運動資訊請見: 慢跑俱樂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