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膝蓋痛≠要開刀?什麼是「增生療法」?

◎什麼是增生療法?內容物是什麼?

增生療法的英文Prolotherapy,由美國醫師GeorgeS.Hackett發成較完整的系統,取名來自拉丁文proli-,「生長」的意思。簡單來說,增生療法是利用打「增生劑」(proliferant)到肌腱、韌帶等軟組織,以促進其修復的一種注射技術。所謂「增生劑」,是指配合增生療法能夠幫助人體自我修復的物質。
其內容物在美國增生療法六七十年的歷史,用過的可不少,隨著科技的推陳出新也一直在進化。一般可粗略分成「滲透壓衝擊物」、「刺激物」、「化學趨化劑」、「細胞製劑」四大類:


增生療法常用的「增生劑」可分成四大類。



這些內容物有時單獨使用,有時合併使用,例如早期Cyriax學派常合併使用酚、葡萄糖、甘油,稱之為P2G的「Ongley試劑」;另外還有魚肝油酸(sodiummorrhuate)提煉自鱈魚肝,sarapin提煉自食肉植物,據說可以趨化免疫反應,吸引身體的生長因子前來,刺激修復。在美國,仍有部分醫師在使用。


增生療法的內容物來來去去,最廣為人知的就是葡萄糖(dextrose),也被美國Hackett-HemwallFoundation(HHF)的前主席JefferyPatterson醫師稱之為「增生療法中永遠的贏家」,原因很簡單:容易取得、安全、有效!


「高濃度葡萄糖」對人體細胞是一種刺激,能將細胞內容物「炸出來」,並引發局部的發炎反應,刺激修復。(可參考本人授權翻譯的影片:https://youtu.be/n0xXFYCCytA)


就像作戰時發出「召集令」,昭告天下這裡有問題,號招附近的部隊前來作戰。雖然它聽起好像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但也因為它「普通」(葡萄糖本來就是身體常見成分),溫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因而最被廣泛使用。


◎PRP也是一種增生療法!但謹記「診斷的重要性遠大於溶液」!


自體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plasma,以下簡稱PRP)隨著NBA、高爾夫球等各領域運動好手的使用,一時聲名大噪,尤其像退化性關節炎、肩膀旋轉袖肌腱損傷、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目前已有相關醫學研究。


PRP內含大量生長因子,就像直接派遣自己的「空降部隊」前來修復。然而,為什麼說PRP也是一種增生療法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的原理、機轉一樣!儘管美國骨內科學會(AAOM)將PRP等生物製劑獨立出來,並將葡萄糖增生療法、PRP、臭氧增生療法等,統稱為「再生注射治療」(RegenerativeInjectionTherapy,RIT),但依照原始定義,PRP沒什麼道理不是增生療法。


葡萄糖是打在受傷的肌腱、韌帶上,造成刺激與發炎反應,「間接」產生生長因子,使人體組織自我修復。PRP是「直接」將生長因子打在受傷的地方,如同一開始所說,它只是其中一種「增生劑」,增生療法的一種選擇罷了。


所以用增生療法醫師的思維邏輯分析,不管是葡萄糖或PRP,我們都必須做詳細的病史與理學檢查,甚至超音波檢查,找到受傷的肌腱韌帶等組織,再施打葡萄糖或PRP。


例如下圖是一位年輕病人膝關節的內側半月板,可以看到其半月板有破裂、骨皮質不平整,利用超音波導引,將葡萄糖或PRP打到內側半月板內。


超音波導引注射,將PRP注射到內側半月板內。(完整影片請參考:https://youtu.be/vbwFiTdNIYc)


◎增生療法是針對「結構性穩定」的絕佳治療!


身體追求穩定。一旦不穩定,身體會出現許多代償,例如肌肉緊繃、關節腫脹或關節內積水、骨刺生成,所以許多人有骨刺,卻沒有症狀,等到哪天身體撐不住了,才引發疼痛。

關節不穩定導致肌肉緊繃、關節腫脹、骨刺生成。



例如常見的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常有骨刺、關節腔變小、腫脹,都是關節不穩定的表現。膝蓋周圍的韌帶(關節最重要的穩定者)受傷,導致關節不穩定,使得身體用上述幾種方式代償。


不怕打針的人有福了!為了達成「生物張力整合結構」的穩定性,傳統的增生療法醫師像「焊工」,必須多點注射。


所以要怎麼解決不穩定導致代償呢?根本之道,就是恢復關節穩定性。提到穩定性,就不得不提到「生物張力整合結構」(biotensegrity)的概念。
提出「生物張力整合結構」理論的大師Dr.StephenLevine在2014年獲得美國骨內科學會AAOM的終身成就獎,筆者也參與這位有卓越貢獻醫師的授獎盛會。他指出「骨頭是浮在軟組織中的」的概念,有別於以往認為骨骼是身體結構的主宰。也就是人體是由軟組織撐起的。


下肢和膝關節的「生物張力整合結構」,骨頭是火柴棒,周遭的「纜繩」(肌腱、韌帶)若有足夠張力,就能「穩定」主體,移動時也不鬆散。增生療法的目的就是強化這些肌腱、韌帶,達到動態的「機械性穩定」,關節穩定了,上述情形就獲得改善。


因為考慮整體的「生物張力整合結構」,必須多點注射,也就是這些穩定骨頭的「纜繩」都要強化,缺一不可。所以Dr.RossHauser才說增生療法醫師像「焊工」,必須修復每條「纜繩」把骨頭穩穩地抓牢,維持穩定性。
Dr.Rabago是另一位將增生療法一舉推上第一級醫學實證的大師,他當初膝退化性關節炎成效極佳的研究,也是利用多點注射,才3~5次的療程,便讓增生療法的療效維持一年以上。


講個實際的例子吧!



不穩定導致失能,失能導致疼痛的例子隨處可見。除了膝蓋、脊椎,還有手腕的「遠端橈尺關節」常常有人會有「喀喀」的聲音,尤其有跌倒手撐地受傷(FOOSH損傷)、三角纖維軟骨(TFCC)損傷的患者,固定遠端橈尺關節的韌帶受損,導致關節不穩定,喀喀作響,久而久之,附近的神經容易受到壓迫、發炎,使得腕關節疼痛、退化。

增生療法利用高濃度葡萄糖,在超音波導引下,注射到「遠端橈尺關節」內,在上述案例中,注射時關節內還「冒泡泡」,表示內部損傷嚴重。增生療法刺激人體自我修復,強化肌腱韌帶,改善關節穩定度,從根本改善關節疼痛。


本文選自原水文化《 腰痛、膝蓋痛≠要開刀?PRP增生療法醫師教你重啟超人的修復力 》一書。


◎書籍資訊:https://lihi1.com/nHq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