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何以讓人瘋狂

image

歐洲國家盃群雄競逐。│adidas 提供

文/何長發

「世界盃足球年」,這項四年一輪的全球「世界盃足球風潮」,每四年都會整整發燒一個月,包括台灣無限「隱形」的足球觀眾,也莫名地感染了這股足球熱力。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競賽,足球大戰未開打已充滿著話題與期待,那麼足球究竟有何魔力,能讓全球為之瘋狂?

足球影響力遠超聯合國、國際奧會

當今世界有三大不同類型的龐大組織:聯合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及國際足球總會。

「聯合國」是為了維持世界和平(World Peace)而組成的,希望藉此化解各國間的紛爭,以避免戰爭的發生,但事與願違,各國之間仍因彼此的經濟利益或政治的因素而產生衝突,終究免足球何以讓人瘋狂不了要以戰爭方式來解決;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也是為了人類的和平相處而成立,卻也同樣曾因各國政治考量,時有相互抵制拒絕參加,使奧運會因而失色,最明顯的例子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曾遭到東歐國家集體抵制美國而拒絕參賽。

唯有「國際足球總會」是無國界的組織,世界各國對國際足總所舉辦的活動或參賽人員,都會給予支持及禮遇,並不因種族、膚色、宗教信仰及政治制度之不同,而遭抵制;同時,各國政府或人民對實力堅強的球隊或球技超群的個人,更是禮遇及崇拜。因此,透過足球運動來促進世界和平,是最有效的方法。

今天, 足球是「全球的運動」,足球的組織是「無國界的組織」,足球運動的興盛,也可提升國家的國際知名度,更是突破國家外交困境的一條活路。

現在,國際足總(FIFA)的組織與勢力,超越聯合國,甚至比國際奧會(IOC)更有影響力,會員協會現在已多達209個國家及地區,只要是所屬會員國參加國際足總的活動,均可以不受任何政治的限制,享有公平參與的權利,有無正式邦交的國家,都可以藉由足球活動打通政府官員的國際外交便利。

有一個數據,可以清楚說明足球的致命吸引力。2007年國際足總的調查報告顯示。全世界踢球的足球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5分之1,已超過2.7億的足球選

手;而觀看足球賽的球迷,占了全球人口的6分之1,至少有十幾億的人口。根據統計,2002年日韓世界盃足球賽購票觀看的觀眾人數,遠勝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時各項競賽的總觀眾人數,而且還高出了15倍。

最夠格稱得上「全球大戰」的比賽

要闖進世界盃決賽圈大門,可不像其他運動競賽那般容易,國際足總擁有全世界最多的209個會員國家協會,而每屆世界盃來臨,報名參賽的隊伍經常超過170隊以上,2006年那屆已達194隊參賽,而2010年南非世界盃更破了二百大關,創下204隊報名參賽的新紀錄。必須先經過六大洲區的資格賽之後,最後由32強角逐決賽圈。

2010年南非世界盃,資格賽更歷時快兩年半,展開861場的激戰後,在2009年11月19日終於產生了最後的32強。試問,當今世界體壇有那一種運動競賽,光是資格賽階段,便得歷經全球六大洲區、接近一千場次的比賽,才要進入另一階段的「32強決賽圈」。

這就是我一再傳達的一個必須有「運動國際評價觀」的思維。拿國人視為國球的棒球來說,在亞洲比賽每次參賽的國家未必能達雙位數,而足球比賽,在亞洲地區參賽的國家隊經常達到快40隊,競爭隊之多,尤其是競爭之強度,遠非棒球比賽可比擬。然而,我們國家的體育界規定,各種競賽必須在亞洲比賽取得前四名的成績,才批准派隊參加亞運會甚至是東亞運,這種規定事實上是「假平等」,對國際熱項足球來說,其實是很不公平的「自我設限」,所以我們的足球隊幾乎沒有機會去踢亞運會。

世界盃是20世紀社會文明特產

從古代中國老祖宗發明的「蹴鞠」,到大約150年前,即1863年英國研發出「現代足球」的誕生,演變為今天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大球類運動足球。尤其是在1930年世界盃足球賽創辦以來,「世界盃」可說是20世紀以來社會文明的「特有產物」。人們開始藉由共同的愛好,不管是踢足球或看足球,來表達對和平競爭的期望,球賽僅僅是表面形式而已,世界各地的球迷不分人種、不分宗教信仰,平等的透過足球藝術,溝通了人類的心靈,這就是世界盃足球賽席捲全球的關鍵和基礎。

當年駐紮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英軍,要對當地人民表達友善時,想到的方法就是一起踢足球。而早在百年以前即1914年的聖誕節時,敵對的英、德士兵在一次大戰的戰場上,也是做同樣的事,他們暫時忘掉戰爭,放下武器,一塊踢足球過聖誕。這百年來,足球為分裂的世界搭起了友善的橋樑。

有一派說法,人類歷經兩次慘痛的「世界戰爭」之後,現在很難再發生世界大戰,在眼前的和平時期,運動競技場上的競爭,取代了「世界大戰」,因此它變成了現代列強展現「國力」的另類戰場。

*本文精選自《一本就懂世界足球》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