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中華男籃「接班人」,21歲林庭謙參選CBA挑戰夢想

21歲193公分後衛林庭謙報名參加2020大陸職籃CBA新人選秀會,林庭謙擁有前三順位潛力和未來性,令人期待。

林庭謙國中畢業旅美多年,今年受到全球疫情影響,在學業難以持續情況下決定提早轉入職籃。

CBA是台灣球員在亞籃一線舞台,也是過去幾年旅外打球優先選項,除了薪資更高,更重要的是強度和競爭力。任何一個想要自我挑戰完成超越球員,都會夢想到這裡證明自己。

胡瓏貿就是最好一例,他一心挑戰籃球最高層級舞台,薪資合約可以暫放一旁,對籃球、自我的信念,讓他永遠在努力追求創造最好的自己。

林庭謙打得分後衛,擁有一手不錯外線和持球能力,身高也在國際球員水平,在CBA應該能得到不錯發揮空間。林庭謙現在最需要的是上場比賽、累積實戰經驗和對抗性,如果他能進入一支願意給他20-30分鐘上場時間球隊,林庭謙將會快速成長,得到最大養分、茁壯。

但加入CBA變數也非常多,球隊文化、洋將搭配、教練執教能力,都可能左右林庭謙的上場時間和角色。從菜鳥變主力,從新人到主要輪換,林庭謙需要天賦、實力、運氣。

從新人合約、競爭舞台、籃球文化來看,未來像林庭謙這麼出色,擁有過人天賦和未來性新人,或許選擇留在台灣職籃打球,會是比旅外打CBA更好選項。

CBA選秀狀元新人合約就是年薪50萬人民幣,大約220萬台幣,跟以往林志傑、劉錚、曾文鼎、田壘旅外動輒600萬台幣年薪起跳世代完全不同,林志傑、曾文鼎都拿過多年千萬年薪合約。

台灣職籃在市場競爭中,最近幾年旅外球員返台已經可以拿到300-800萬年薪,像林庭謙是「台灣一線球星」光環,年薪至少250萬起跳,每隊都會想搶,有人氣、有實力還有未來性。

留在台灣打職籃更好的優勢是「成長」,因為上場時間和發揮空間都更有保障和重要性。

挑戰CBA,林庭謙在菜鳥新人合約期間,除非有大爆發數據和持續驚人表現,否則上場時間和角色都很難得到保障。

打CBA累積實力和能力,未來再挑戰NBA,這過程和想法有點開玩笑。CBA大陸職籃這環境和競爭層次很難培養出可以在NBA競爭球員,除了身高228公分最特別的姚明。

從經紀角度看,CBA是不錯舞台和選項,CBA未來性更多可能,競爭力和聯盟環境更強大。從球員發展性和學習成長,以及21歲球員需要的籃球養分看,留在台灣打職籃或許更接近現實,21歲大學球員這年紀球員需要的是更多上場實戰,學習茁壯,不是大多數時間待在板凳上看球。

過去旅外打CBA是夢想,還可以追求千萬年薪,至少是三倍在台灣打球年薪。未來旅外去CBA打球已經不再是什麼偉大夢想和選項,台灣籃球產業競爭、升級,台灣職籃一線球星都能拿到300-500萬年薪,這會是球員選擇籃球、商業考量、打球環境最重要參考。

林庭謙過人天賦和旅美大學籃球經驗,一直被台灣球迷和媒體視為台灣籃球和中華男籃「接班人」,他能打後場三個位置,投籃出色、持球能力都在水準以上,每個人都期待他能在CBA得到最好發揮和舞台。

希望我是錯的,我一直認為留在台灣打職籃會是比挑戰CBA更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