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兩個聯盟」對抗,勢難避免

【運動專欄/李亦伸】「兩個聯盟」對抗,勢難避免

「共好盃」協商破局,2020台灣籃球變得非常有「想像空間」,接下來台灣籃球會有幾個可能發展方向。

1、「兩個聯盟」對抗

夢想家、富邦加另外兩支球隊組成一個新聯盟,這是最可能情況。目前看來ABL東南亞職籃復賽可能性極低,富邦和夢想家必須要另組新聯盟,自己搭舞台。

仿夢想家「多股東集資方式再組一支新軍」,這是新聯盟最重要進行式。另外SBL超籃桃園璞園可能加入新聯盟,璞園特助陳信安一直在夢想家、富邦核心協調會中,種種跡象顯示,璞園有可能加入新聯盟組成,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璞園跨兩聯盟同時出賽。

屆時台灣籃球市場會有SBL和新聯盟競爭對抗,這很有趣,中華籃協勢必要改變承辦營銷SBL超籃模式,SBL各球隊也要調整經營球隊思維+投資,否則場面、形象、聲勢輸面很大,甚至可能會很難看。

2、拼湊一支新球隊,可能性多高

夢想家用大、小股東一年集資5000萬方式營運,成軍三年經營有成,大家都看到成果。夢想家有形象、聲勢、人氣,大小股東動員所有資源、組織、調度兵馬,創造成功形勢和品牌形象。球隊當然是虧錢,但人氣和形勢,讓夢想家撐過三年。

夢想家以小股東集資撐過三年,已經超乎預期,股東多、聲音雜、決策一旦不平,股東大多只能埋在心裡。夢想家這樣組成撐過三年,小股東沒有反彈、退出、解體,這很不容易。

職業籃球經營可以像夢想家這樣用「大、小股東」湊出來,還能平穩決策,股東完全放下利害關係和個人情緒,以大局為重,難以置信,夢想家確實創造「台灣奇蹟」。夢想家還走在成功路上,我們只能相信,奇蹟還會出現。

3、新聯盟如何組成

基本上新聯盟每一支球隊至少要投資1000萬,聯盟運作、執行團隊、營銷、養人、宣傳、決策、軟硬體、官網都需要砸錢+用人,4000萬是新聯盟成立共同投資,更是基礎。光這一點就可以把SBL打趴。

SBL如果每隊都能投資1000萬,四隊4000萬自組執行團隊負責營銷、官方事務,四隊各自經營主場,組織、動員、造勢、服務,SBL形象、人氣和市場情勢就不會這麼糟。

但SBL各隊都不肯或無力投資,比賽方式和營銷、規格都很業餘,票房人氣完全看天吃飯。中華籃協沒有能力把每支球隊帶到更好位置,更沒有開發市場建立商業模式和品牌形象作為。

台灣籃球靠天吃飯運勢和世代已經過去,一旦新聯盟成立,開啟市場競爭,中華籃協和SBL各隊如果沒有真正自覺,情況會非常艱難。

4、潛在危機

兩個聯盟對抗,是競爭、激勵、雙贏,還是分裂、兩敗俱傷,無法預期。但幾個潛在危機隨時可能引爆。

第一是小股東拼湊式組成職業球隊,這樣的燒錢方式玩職業運動如何長長久久?疑慮永遠都在,危機隨時都可能自爆。第二是市場容量和反應,台灣籃球市場有多深?如何接納兩個聯盟至少八支球隊產能和需求,一旦市場能量回應不符預期,又有幾個企業能撐得下去,永續經營。

5、路遙知馬力

最後要談到中華籃協角色,一旦新聯盟成立,這個職業聯盟將獨立於中華籃協和SBL體制之外,新聯盟產能、產值、投資肯定要大於SBL,球員、人才、天賦、競爭力也不會輸SBL,中華籃協角色和作用將受到更大挑戰。

SBL或許不會被新聯盟直接摧毀,因為新聯盟如果不是四個具有企業規模球隊組成,想要永續經營也有很大難度,變數和危機隨時都在。

台灣籃球走到這裡,「兩個聯盟」對抗還蠻讓人期待。

大家各自努力,各人造業各人擔,這齣戲考驗愈來愈大,挑戰更難鉅,最後能存活下來的才是真有實力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