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Stephen Curry遭遇「咖哩法則」

80年代NBA著名「喬丹法則」Jordan Rules,是當年「壞孩子」底特律活塞針對防守「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發明的防守戰略。

「喬丹法則」核心防守概念就是糾纏,給喬丹最大最多身體接觸,一旦切入施以更多強韌對抗。簡言之,活塞就是充分運用身體、力量、包夾、對抗、不惜犯規,用最大可能讓喬丹失去平衡,出手更加困難。

當年NBA並不流行三分球,更不能進行一釘人四區域( Box-1)防守,喬丹往往要進入三分線內、落位要球,或者切入禁區才會被活塞層層包夾,給予最多身體對抗和暴力防守。

嚴格來說,80-90年NBA有更多一對一單打空間,場上空間也不會被過度壓縮,因為當年只能守釘人,不能守區域聯防。現代NBA只要不違反「防守三秒違例」,一半以上NBA球隊幾乎場場都會採取變相區域聯防,利用區域站位帶釘人,堵死禁區,讓持球員受困或難以突破。

2003年入行LeBron James早年在騎士就是受困於場上空間被壓縮,當時LBJ幾乎沒有穩定跳投和三分能力,一旦切入路線和禁區被堵死,進攻失去空間,LBJ威力和作用就被最大削減。

公鹿前鋒Giannis Antetokounmpo近兩年同樣面臨這樣挑戰和困境。

如果LeBron James和Giannis Antetokounmpo在80-90年代NBA打球,當時防守規則和不能區域聯防站位規定,他們肯定更難被對手防守和針對。

NBA史上被防守針對性最高球員是Michael Jordan,「喬丹法則」早已載入史冊,奉為典故和經典籃球教材。

但過去這幾年針對金州勇士後衛Stephen Curry防守和三分球「咖哩法則」Curry Rules,比起「喬丹法則」有過之無不及。

「咖哩法則」針對性、目的跟「喬丹法則」不同,但同樣是要壓縮Curry持球和突破、出手空間,甚至不讓Curry接球,減少他們持球威力和帶動性。

「咖哩法則」其實就是接近一釘人四區域,從前場就緊迫釘住沒有持球的Curry,同時無限換防,不讓Curry接應、持球為第一防守目標,一旦Curry持球、掩護、擋拆就全面換防,壓縮Curry持球、出手和突破空間,並且進行兩人包夾或三人包夾。

1月11日暴龍vs.勇士(主場),勇士前14次出手都不是Curry,暴龍層層鎖死Curry,完全不讓他接球,更不要說出手投籃,Curry整場比賽16投2中,其中三分球10投1中,攻下11分、9籃板、6助攻,暴龍防守非常成功,完美限制Curry發揮和帶動。但暴龍最終還是以 105:106輸給勇士。

Curry對暴龍打出生涯投籃命中率和投籃最糟一場球,但勇士竟然贏球,Curry場上「正負值」為+7,全隊最高,這樣的結果和數據統計分析確實有趣,更展現咖哩完全不同分量和地位。

1月13日溜馬vs.勇士(主場),上半場打完勇士57:50領先溜馬,咖哩上半場打完只出手5次(今年球季咖哩平均每場出手20次),只命中2球攻下5分,全隊有四人出手次數都比咖哩更多。

溜馬跟暴龍一樣執行「咖哩法則」層層困死Curry,不讓他持球,不給他掩護、擋拆空間,絕不給Curry有任何正常出手空間和機會,全場緊釘、一路包夾,2-3人層層協防圍堵Curry,就是不讓他有持球空間和處理球機會。

我曾經半開玩笑又帶著正經評論,「咖哩現在遭遇的防守和針對性史上第一,他太好防守,因為29支球隊都知道必須全程堵死、包夾、封殺Curry,他受到的針對防守、包夾程度和大範圍壓力更勝當年喬丹,喬丹都沒有這種VIP規格防守待遇,只要不讓Curry持球、接球,就是最好防守」。

Stephen Curry挑戰「咖哩法則」,他如何脫困?用什麼方式破解?勇士教練和隊友如何協助咖哩發揮最大作用和侵略性,這是NBA今年球季最精采故事。

◤限時秒殺優惠◢

👉adidas限時75折

👉The North Face 冬特賣全館83折

👉Timberland 迎春新品服飾1900起

👉Columbia哥倫比亞 出清3折起 結帳再9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