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票房擊敗007和漫威的中國主旋律電影

杭州一家電影院門前,一位行人走過大片《長津湖》的海報
上映後短短兩周,《長津湖》票房已超過6.33億美元。

現在全球的票房冠軍既不是最新的邦德電影《007:無暇赴死》(港譯:生死有時;台譯:生死交戰),也不是漫威的《尚氣與十環傳奇》。

而是一部關於20世紀50年代朝鮮戰爭的中國主旋律電影,故事中心是中國士兵克服艱難險阻擊敗美國軍隊。

上映後短短兩周,《長津湖》票房已超過6.33億美元,使其遠遠超過《尚氣》4.02億美元的全球收入,而且只用一半的時間。

《長津湖》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它的成功對受到新冠疫情衝擊的中國電影院線來說是個好消息,疫情反覆使電影院多次關閉和重開。

對於中國這個國家而言,更是一個好消息,專家們說中國似乎已經掌握使主旋律電影廣受歡迎的方法。

但是對於好萊塢這個外來者而言,這樣一部本土電影的成功,可能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挑戰,好萊塢正努力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市場謀得一席之地。

「看電影是愛國者的責任」

受中國政府委託拍攝的《長津湖》,只是近年來取得不凡商業成就的幾部民族主義電影之一。

2017年,《戰狼2》講述一名中國士兵在非洲戰區從壞人手中拯救數百人的故事,僅一周就收獲了16億元人民幣(2.38億美元)的創紀錄票房。

《長津湖》描述一場在冰天雪地中的殘酷戰鬥,中國人聲稱這是朝鮮戰爭的一個轉折點——在中國稱為「抗美援朝」。

數以千計的年輕士兵為了確保對美軍的關鍵性勝利而死在了這個著名的湖畔。

「我被戰士們的犧牲精神所感動。天氣如此極端,但他們取得勝利。我感到非常自豪。」一位觀眾在評論網站豆瓣上寫道。

這部電影廣受歡迎之際,正是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緊張局勢加劇,而這並非巧合。

南加州大學政治學教授斯坦利·羅森(Stanley Rosen)說:「它肯定與目前與美國的緊張局勢有關,並以這種方式進行宣傳——有時是間接的,但仍然非常明顯。」

其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電影公司和政府之間的協調推動,政府可以嚴格控制任何時間點發行的電影數量和類型。

目前,《長津湖》在院線幾乎沒有競爭。好萊塢的主要大片《007:無暇赴死》和《沙丘》儘管已經在其他國家上映,但在10月底才會在中國上映。

這部電影的時機也特別好——不僅在10月1日開始的中國國慶節假期上映,而且是在中國共產黨今年慶祝其成立100週年之際。

羅森說,「去看這部電影幾乎是一種愛國的責任。」

《長津湖》電影海報
政治學教授斯坦利·羅森說,「去看這部電影幾乎是一種愛國的責任。」

荷蘭萊頓亞洲中心主任弗洛裏安·施奈德(Florian Schneider)稱,這種宣傳片往往是中共幹部的必看之作。

他告訴BBC,「工作單位經常組織集體觀看,有超過9500萬成員,這將大大促進票房。」

到目前為止,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論絶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儘管一些觀察家指出,這些評論可能並不完全真實。

畢竟,批評可能使人入獄。

上周,前記者羅昌平因在社交媒體上對電影中描述的中國士兵發表「侮辱性評論」而被拘留。

三亞警方表示,他被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調查中。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政治學專家哈斯德(Jonathan Hassid)此前告訴BBC,(中國)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情感的年輕人在網絡上的聲音有壓倒性優勢。

」某種程度上,這種聲音被放大了,因為對國家合理的批評越來越不能被接受。「

大片宣傳

儘管如此,這部電影的粉絲們說,他們喜歡電影中的大片元素,使其與其他大片可以相提並論。

」據說有2億美元的預算,製作水平和特效都非常好。三位導演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在中國很有名。」

該片的導演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都是知名的電影人。

該片的導演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都是知名的電影人。
該片的導演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都是知名的電影人。

徐克以特效和武術片著稱,而林超賢則以帶有大型爆炸場面的類型片聞名。陳凱歌則因對中國人生活的敏感刻畫而聞名。

「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電影,但我看的時候真的哭了。它感覺非常真實,」一個人在微博平台上寫道。

好萊塢很頭疼

但中國國產電影的成功可能會增加來自好萊塢的外國公司的煩惱。他們想在蓬勃的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中國對外國電影有配額,官方每年只允許34部電影上映。

有一些變通之法——如果好萊塢與中國公司共同製作一部電影,則不計入配額。

根據去年的一份報告,好萊塢的老闆們也一直在審查電影以迎合中國市場,選角、內容、對話和情節越來越多地被用以迎合北京的審查人員。

2021年10月1日中國國慶節,顧客等待進入電影院的放映廳。
好萊塢和其他外國玩家想進入利潤豐厚的中國電影市場——但這並不容易。

但即使如此,這也不能保證票房的成功,甚至一些合拍片也會票房慘敗。

由中國知名導演張藝謀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奇幻動作片《長城》(2016年)在美國和中國都因其"白人救世主的敘事"而受到批評。

儘管有這些挑戰,專家告訴BBC,外國電影製作人不會很快放棄。

他們說,歸根結底,中國和好萊塢需要彼此。

羅森說:「中國希望在疫情之後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地位,它仍然需要好萊塢大片——特別是那些在Imax銀幕上播放或3D的電影,因為票價較高——這樣可以幫助中國市場保持對北美市場的優勢。」

「隨著中國電影產值的不斷提高,好萊塢可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但好萊塢講的是中國不能或不願講的普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