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訓練計劃要素

image

對於馬拉松訓練計畫最常見的誤解在於,只要每週跑3 天,其中一天包含艱辛的20 英里或更長距離,跑者便算是做足準備。聽起來很簡單,但實情是:該做的準備比這個多更多。所有的跑步訓練各有功用,長跑雖然十分關鍵,但也只是整個馬拉松訓練計畫的一部分。


漢森訓練計畫最有名的項目是「16 英里長跑」,以及每週安排6 天訓練日,涵蓋數種類型的跑步訓練。有些人認為,這與市面上的課表差異過大。當我們承諾此計畫能幫助你跑出最佳成績時,部分跑者不禁露出懷疑表情。事實上,在本書第一版裡,我們分享了凱文太太利用此法成功征服馬拉松的故事,她一開始也抱持懷疑態度,試圖證明此法無效。從那時起,我開始收到類似的信件回應,原本想諷刺說出「我早告訴你」的跑者,如今都感謝我們幫助他們改寫個人紀錄,同時坦承自己不該懷疑此法功效。寫這些故事並不是為了炫耀,而是希望證明成功的訓練法不只是每週跑個幾次加上一場長跑。雖然大家傾向將注意力放在我們的16 英里長跑,但其實他們應該看清楚課表全貌。


本章節將拆解漢森訓練方法,探究只求完賽、新手與進階課表裡涵蓋的各個練習項目。我們的跑步練習分為兩類:輕鬆跑與素質練習。素質練習包括長跑、速度跑、強度跑與節奏跑(詳見圖3.1)。


image

每天的訓練安排都不一樣,讓你能練到不同身體系統,將馬拉松潛能發揮極致。


漢森訓練計畫的根本原則在於「超負荷」(overload),亦即:當身體參與破壞恆定狀態(內在平衡)的運動,某些復原機制會被觸發。如同先前的討論,各式訓練壓力令身體系統超出負荷,刺激生理變化。這些生理適應讓我們變得更強,下次遭遇相同壓力時,身體更能應對。這也是我們再三強調的「累加疲勞」原則發揮作用的地方,重點在於讓身體接受挑戰,但強度不能高到身體無法恢復(過度訓練)。


超負荷原則:頻繁接觸特定運動能提升某些生理功能,同時帶來訓練反應,讓你變得更強壯。

image

本文選自 時報出版 《 漢森馬拉松訓練法:跑出你的最佳成績 》一書。
漢森訓練法(Hanson Method)源自1992年,當時漢森兄弟擁有改變美國人長跑課程的願景,並在美國跑步運動品牌布魯克斯(Brooks Sports)的協助下,展開漢森-布魯克斯長跑專案(Hansons-Brooks Distance Project),這是為大學後運動員提供的奧林匹克訓練計畫。這項計畫15年後在多數菁英級運動中獲得聲量與一席之位,並鍛鍊出許多入圍奧運和世界盃半馬和全馬長跑的跑者。隨著教練的引進和跑者的嘗試,漢森訓練法成為目前臺灣跑圈討論度和參考度最高的馬拉松課表。

◎書籍資訊: https://lihi1.com/mr6Ep

◎延伸閱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就是好方法

◎ 更多運動資訊請見:慢跑俱樂部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