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風險升溫,國銀持續降低對陸曝險,最快年底跌破兆元大關
【財訊快報/記者許麗珍報導】大陸經濟風險升溫,金融業持續降低對陸曝險。金管會公布截至9月底統計,金融三業對陸曝險共1兆1,10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67.2億元,年減17.6%,其中,國銀截至今年9月底,對大陸曝險金額降至1兆85億元,最快年底恐跌破兆元大關。金管會分析國銀對大陸曝險逐季減少原因,包括近年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中美貿易衝突、大陸地區債務及房地產風險增加,讓國銀對大陸地區授信及投資案件更謹慎。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拜習會」剛落幕,市場關注國銀對大陸曝險狀況。金管會銀行局公布國銀對陸曝險金額中,包括授信、投資及資金拆存三大項,第三季底曝險總額為1兆85億元、年減1,783億元、年減15.02%,授信、投資、資金拆存均呈現衰退,授信金額年減1,149億元至7,037億,投資年減633億元至2,372億,資金拆存減少1億至677億元,年減幅以投資減幅最大,年減21.07%。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國銀對大陸曝險減少原因有三項,包括近年大陸經濟成長率放緩、中美貿易衝突、大陸地區債務及房地產風險增加,讓國銀對大陸地區授信及投資案件更謹慎。
另從個別銀行分析,35家本國銀行僅9家對陸曝險增加,又以中信銀曝險額較上季增加最多,曝險佔淨值比攀升至60%居冠,曝險金額為1,907億元,較今年第二季佔比53%、曝險金額1,682億元均上揚,排名第2名為凱基銀行的49%、第三名為永豐銀行的42%。
金管會表示,保險業對陸曝險降至890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4億元,年減39.6%,是金融三業裡,年減幅度最大,產險業對陸曝險則從今年起為零,因此僅剩壽險業對陸曝險890億元。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分析,產險業去年同期還有6億元曝險,今年初直接歸零,原因是防疫險資金需求而將資金撤回;壽險業對陸曝險年減近4成,原因是減少投資部位或投資股債有跌價損失。
另外金管會統計,9月底證券期貨投信業對陸曝險129.5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券商對陸曝險9月底降至100.1億元;期貨、投信業近一年對陸曝險與去年同期相當。
金管會指出,國銀大陸分行將是明年海外金檢重點之一,主要鎖定兩種銀行,包括營運風險較高、對高風險產業放款較集中的銀行,不動產業及受到當地政府或政策上影響的產業也會被歸類為高風險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