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台海何時一戰?
英國《經濟學人》3月11日以台海風雲作為封面故事,8篇系列報導中有一篇主題是「中美均在為台灣之戰做準備」。該文分別從美方與中方,從領導決策到作戰指揮、軍事演練,再到後勤支援等方面做了細膩的觀察。7月底該雜誌又刊出專文,嘗試從四類指標的動態,研判中國大陸會不會侵台?何時侵台?並指出,全球市場及投資分析師都試圖從中國的行動跡象中找答案。
從《經濟學人》的角度看,中美兩強之間已經不是「會不會一戰? 」的問題了,而是「何時一戰?」而且,這個「何時一戰」的具體指向也十分明確,就是台海或台灣。
該雜誌的分析與研判在邏輯上沒什麼問題。我早就指出,新世紀中美大博弈的本質就是「修昔底德陷阱」的老大老二矛盾,這個矛盾,還不只是一些國力指標如GDP、科技、軍事或太空等誰勝過誰而已,更深層次、更為敏感、更關鍵的是台海或台灣。
對北京而言,解決兩岸統一問題關乎中國主權、領土的完整,沒有任何模糊與妥協空間。迄今遲遲未能解決是實力問題;所謂實力,指的是中美的實力對比,特別是雙方在西太平洋的實力對比。近幾十年來,由於中美綜合國力的此長彼消,自然延伸到了雙方在西太平洋實力的此長彼消。換言之,徹底解決兩岸統一問題對北京而言,時間一天比一天接近。
對美國而言,台灣不是美國的一部分,但卻是美國霸權的一部分。美國若失去了台灣,即無異失去了第一島鏈,也就等於撤出了已有效掌控了一個世紀的西太平洋,同時也必將嚴重衝擊到美國在國際的霸權威信。
對北京而言,勢在必得;對美國而言,絕不可失,這也正是《經濟學人》看到的中美兩強台海之戰已無懸念的理據。既然如此,關注的焦點就成了「何時一戰?」
何時一戰?以我的看法也已不是問題。準確地說,從去年8月2日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的裴洛西訪台之後即已開始了。從北京的角度看,如果和平統一無望,那麼解決台灣問題的軍事手段就分為三個部分或階段:階段一即是從去年8月開始迄今基本沒有間斷過的繞台軍事活動。這些被稱為解放軍軍演的活動明顯地已經常態化了,且所有的軍事活動既圍繞台灣又貼近台灣,一方面是為階段二的實戰做好充分演練,二方面更是為關鍵時刻隨時將演練轉變為戰爭行為好做鋪墊。
這一點,《經濟學人》也看得很清楚,該雜誌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能力選擇戰爭時機,若他選擇了戰爭,許多行動可能偽裝成軍演。」美方現在高度關注並想方設法的就是努力從各種現象或指標中,做出何時會從階段一轉變為階段二的研判。至於階段三,對美方而言是大勢已去,沒太大意義了,也就是把台灣用來消耗中國大陸的最後手段而已。
最後一個問題,對一直強調爭取和平統一的北京而言,如何給可能的軍事行動提供正當理由,這點,只要看到近年來美方在軍事及行政上如何介入台灣事務就知道了,北京或不致為此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