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瓣膜狹窄為退化疾病 好發長者
主動脈瓣膜狹窄是退化性疾病,在70、80歲的民眾身上,嚴重狹窄的盛行率約有3.4%,其會有3大症狀,包括胸痛、暈倒、心臟衰竭,其中最可怕的就是心衰竭,因患者的心臟會異常放電,一不小心就會猝死。專家表示,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藥物治療有限,臨床試驗顯示,只吃藥、不動手術,1年後死亡率達50%。近期日夜溫差大,患者接受手術前,不宜攝取過多水分,以免心臟無法負荷,同時也要避免吃太鹹,藥物也應按時服用。
北榮心血管中心結構性心臟科主任陳嬰華表示,主動脈瓣開口約有3~4平方公分,只要低於1平方公分,就屬於嚴重狹窄。隨著年紀增長,民眾可能會出現膽固醇、血壓高的問題,進而導致主動脈鈣化,這是緩慢的進程。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有3大症狀,包括胸痛、暈倒及心臟衰竭。陳嬰華說,一般而言,出現胸痛症狀者,平均存活率約5年,暈倒則是3年,而最嚴重的心臟衰竭,患者走幾步路就會開始喘,甚至躺著也呼吸困難,出現下肢水腫、胃口變差等問題,這群患者平均存活率只有2年,且中間可能因為心臟異常放電,突然在家中猝死。
「和心臟衰竭一樣,主動脈瓣膜狹窄的藥物治療效果很有限」。陳嬰華表示,根據臨床試驗結果,患者若只吃藥、不動手術,1年後的死亡率高達50%,4年後百分之百都會過世。
北榮血管外科主任張效煌說,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有致命風險,如出現胸悶、昏厥等現象,應盡速就醫檢查。如長者肝、肺功能沒問題,可接受傳統的手術,患者若有鈣化嚴重、傷口癒合差等情況,則可選擇傷口小、低侵入性,且併發症發生率低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目前健保已將無法開刀的高手術風險者納入給付,若非給付對象,自費治療需要花費1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