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窮忙青年 未來貧窮老人
台灣即將陷入高齡貧窮危機。半數老年家庭落入所得最低的百分之廿的範圍中。專家表示,解決高齡貧窮問題是財務管理;青年低薪的狀況也要正視,以免現在的窮忙青年成為未來的貧窮老人。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說,將邁入老後生活的戰後嬰兒潮世代,經濟狀況比下一代好,普遍擁有一定程度的資本、房地產,不需要「養兒防老」。維持老後生活品質的關鍵是做好財務管理,盤點被動收入是否能支持生活開支,並透過信託、意定監護人等方式避免被詐騙。
「不少高齡長者,因為金錢糾紛、子女不牢靠,花光積蓄成為低收入戶。」張淑卿說,曾遇過一位八十歲的老榮民,竟還要照顧家中四個孩子、一位離婚女兒帶回家的孫子,光靠微薄月退俸難以維持生活;有些老人家則因子女間的糾紛、被詐騙集團詐財,導致積蓄蕩然無存。
張淑卿說,長者單靠銀行活存風險較高,安養信託是由銀行託管積蓄,長者每月固定領取生活費,可避免長者因失智等原因無法管理錢財時遭騙取錢財;近期不少高齡長者選擇讓自己信任的朋友、閨密擔任「意定監護人」,則可避免子女、繼承人詐財。有人擔心,被動收入的年金、保險若金額太低,如何維持生活?張淑卿說,此時就要思考將名下不動產抵押貸款,也可結合信託,由銀行每月撥款供應生活所需,避免一夕間錢財遭騙光的情況。
張淑卿說,若長者年輕時未妥善規畫財務,名下也沒有不動產、保險,確實有機會落入貧窮線,成為低收入戶。這群長者單靠每月三千多元的國民年金,難以維持生活,若還要支付房租,處境可謂雪上加霜;目前全國社宅能讓高齡長者入住的戶數至多只有二千間,全國卻有四一○萬名長者,僧多粥少,長者必須善用縣市政府租金補貼、生活津貼,以及老人關懷據點等社福資源。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科技學院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說,調查發現,受雇者自提勞退基金比率低,針對五十歲以上,需以政策宣導鼓勵。
勞動部也著手研擬將全職工作改變為有彈性、兼職的工作,因應人口轉型,讓年長者繼續留在勞動市場,年長者繼續工作,或許可降低生病、憂鬱。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呂朝賢表示,改善青年低薪,能避免年輕時存不到錢,老後貧窮。高齡者年輕時存得到錢,才不會老來無存款,但現在年輕人收入光維持當下生活就很辛苦,「窮忙到老,退休後就完蛋。」他也說,勞保跟就業型態、薪資都有關係,底層工作者很多是非典型就業,雇主不一定會正常提撥勞保和勞退,勞動部應積極查核。
更多udn報導
飯店門把最好別掛「清潔吊牌」?專家警告:恐暗藏1危機
為什麼「早上10點半」去麥當勞用餐最糟糕? 前廚師揭意想不到內幕
失蹤3個月…阿金叼1窩寶寶回家求撫養 飼主看傻:跟老婆離婚逃回來?
減重後也沒消風!甜美女星上衣鏤空太性感 扣上扣子仍擋不住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