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彰顯烽火建軍艱辛

記者陳彥陵/專題報導

金門擁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歷經古寧頭、「八二三」等戰役洗禮,留下許多歷史文物與戰役遺跡,蘊含歷史與人文交織的豐沛樣貌。其中,今年是「八二三戰役」65週年,也是前國防部長俞大維逝世30週年,位於金門金湖鎮的「俞大維先生紀念館」,便講述了這一位對國軍建軍發展有著卓著貢獻的「奇男子」的人生故事。

4大主題 陳展「經文緯武奇男子」一生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外觀以典雅的灰磚搭配綠瓦建造而成,屋外綠蔭美景的襯托,遺世而獨立。該紀念館於民國83年興建完成,以「求學經過」、「先生家世」、「先生讀書」、「先生功勳」等4大主題呈現俞大維的一生。

走入館內,迎面而來是俞大維的半身雕像,「經文緯武奇男子,特立獨行大丈夫」對聯映入眼簾,清楚描述其性格,是位「文武雙全」的人才。俞大維紀念學會指出,俞大維是清末名臣曾國藩的外曾孫,曾任兵工署長、軍政次長、交通部長、國防部長等要職。

「兵工之父」推軍械國造 奠定抗戰基石

有「兵工之父」美譽的俞大維,24歲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後轉赴德國柏林大學深造;返國後,擔任國民政府兵工署署長,任內制定國軍輕兵器規格,推行軍械國造,奠定國軍8年對日抗戰深厚的戰力基礎,更在攸關生死存亡的「八二三戰役」期間,擔任國防部長,謀定後動、運籌帷幄,使社會得以安定繁榮發展。

「八二三」親上火線 流彈卡顱骨如榮耀勳章

俞大維紀念館解說人員指出,俞大維部屬常勸他親臨前線太危險,他卻回說:「我自己不能去的地方,我不會派我的部下去。」細膩體貼的領導風格,令人感佩。因此,在「八二三戰役」前夕,俞大維親自飛往中國大陸沿岸偵察,判明共軍攻打金門之意圖;戰爭期間,不僅有條理地整頓軍隊,更親上火線視導,與官兵弟兄同戰,在世時便相當受眾人景仰。

特別的是,館內陳展1個十分珍貴的殘破彈片,是俞大維在民國47年8月23日金門發生戰役當天,視察防務時遭流彈擊中腦部顱骨,直至到他96歲去世後火化,才從腦部取出這片彈殼;就像是1枚專屬的榮耀勳章,凸顯其親赴戰線、犧牲報國的英勇形象。

此外,館內亦還原了俞大維個人起居室,並陳展其藏書與珍品,更有許多各式勳章,一一細數其喜好及戰爭期間貢獻,有待民眾親訪,走讀歷史與戰事洗禮下的人物故事。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入口,莊嚴威武。(記者黃雋永攝)

紀念館外陳展「華克猛犬」M41戰車,猶見當年軍威。(記者黃雋永攝)

俞大維生前所獲各式勳章。(記者陳彥陵攝)

館藏中包含俞大維的衣物等收藏。(記者陳彥陵攝)

紀念館中館藏豐富,吸引民眾前往了解俞大維的一生。(記者陳彥陵攝)

順遊景點 資料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記者陳彥陵整理

交通資訊 資料來源:金門觀光旅遊網、記者陳彥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