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快速發展 台灣將面臨五大產業衝擊

《領客體育》在2017年前往北京進行中國共享單車現況採訪的前一天,台灣蘋果日報的頭版剛好是新北市政府取締拖吊共享單車oBike的新聞。新北市警察局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已經累積拖吊近三千輛的共享單車,其中以新莊、土城及三重地區佔大多數,也代表在這新北市三個區域的民眾將減少二千多輛共享自行車可以使用。在新北市政府取締oBike當天,台北市長柯文哲對媒體重申,台北市在面對共享經濟新營運型態是採取管理而非禁止的態度,同時台北市政府已在研擬「共享車輛管理自治條例」進行管理,希望能讓新型態的自行車工具能夠真正成為台北市最後一哩路最佳選擇。

◎ 加入領客體育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掌握最新體育資訊!

《領客體育》與台北市交通局官員交流共享單車進入大台北地區的看法,台北市官員表示,只要將市區未妥善運用的停車區塊整理給自行車使用,就可以有效改善現在共享單車停放空間不足的問題。不只是新北兩市,地方政府面對多年以來一直持續增長的機車數,即使廣建大眾運輸系統後,機車使用數也並未因此下降,而機車的使用也是造成國內交通意外及市區停放空間不足的元凶之一。導致無法有效改善的原因,就在於一直無法解決民眾從住家到大眾運輸系統之間最後一哩路的問題。

雖然近年台北市、新北市以及越來越多縣市開始使用固定式公共自行車系統,公共自行車系統除了需在土地、電路、網路、電機硬體及人力調撥等投入極高成本,定點式也大大限制民眾的使用效益,這也是為何中國各大都市過去幾年投入的龐大公共自行車系統,在2106年共享單車創新服務出現之際,短時間民眾立即轉向更便利的共享單車,導致原有的公共自行車服務乏人問津。

image

《領客體育》特地前往北京,以近距離觀察中國目前在共享單車的使用,並進一步與中國第一大共享單車ofo前員工進行面對面交流,讓台灣讀者能透過不同觀點來了解共享單車在中國的發展現況。

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能有效改善交通上最後一哩的問題,更將直接影響對台灣非常重要的自行車產業。當我們在台灣看到共享單車在全球興起巨大衝擊之餘,其實新商機也正開始萌芽並影響大家的生活。

衝擊一:對現有公共單車系統的影響
我們先從對岸觀察,目前中國北京市在2017 年4月底止,全市共有8萬6千萬輛公共自行車,每日平均租借使用達38萬人次,每車每日平均周轉率為4.4次,官方表示傳統有樁式的公共自行車在北京市依然受到歡迎。但以本次前往北京現場觀察,市區原有的傳統公共自行車已經乏人問津並缺乏管理,較大的閒置使用佔地也導致北京市人行道上的空間不足。雖然北京市官方認為公共自行車及共享單車兩者適用對象不同,但北京市對外表示將暫停有樁公共自行車的投放改為支持共享單車。

回到台灣,台灣社會反對共享單車的主要論點,多以共享單車停放佔用公共區域為主要理由,但相信大部份民眾並不清楚現有公共自行車的高昂成本事實。《領客體育》透過中華民國政府採購網查詢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建置及營運管理相關招標案,自2011年12月開始,台北市政府累積投入在公共自行車硬體及營運服務費用已超過新台幣6億元,新北市政府亦已經投入4億7千萬元,台中市政府也不惶多讓投入超過5億元的龐大金額,連彰化縣政府都投入1億2千萬參與這個全台公共自行車的建置熱潮。台北市公共自行車在初期推廣階段,民眾使用前半小時免費的補貼費用,其實是由環保署空污基金補助,單單2013年就從空污基金領走8200萬元來補助公共自行車的維運廠商。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大家口中整齊的公共自行車使用地,是由地方政府提供,也就是說公共自行車的龐大費用是由全民來買單。

共享單車進入台灣迄今,所投放的硬體單車、調撥人力及維運費用等皆由經營業者自行投入並由使用民眾來付費,這樣低成本的有效營運模式,當有越來越多民眾轉而使用共享單車的情況下,當然會對現有公共自行車產生巨大衝擊,並進一步影響現有業者的利益。

衝擊二:對自行車產業的影響
共享單車的普遍使用是否會對品牌自行車產生影響?如果自行車業者以中低價產品的銷售為主,民眾可以更便宜且更方便的方式取得單車使用,並不用負責保管存放責任,那麼一般民眾將會逐漸失去購買日常生活用自行車的需求。《領客體育》帶領讀者透過台灣自行車大廠巨大機械(9921)與美利達(9914)二公司的合併報表進一步觀察。

image

巨大機械主要銷售地區,第一大為歐洲佔31.10%,亞洲地區不算台灣地區就佔了30.64%排名第二,其中以中國為最主要市場,巨大機械從2016年Q2開始合併營收開始下滑,至2017年Q2營收年成長率已經為-7.76%,營業利益年成長率自2016年Q3已經明顯衰退達-21.79%,最新2017年Q2已經衰退達-27.05%,同期稅前淨利年成長率更大幅衰退至-33.07%。

image

另一家知名自行車大廠美利達在2016年Q1營收年成長率開始由正轉負,至2017年Q2開始下滑,至2017年Q2營收年成長率已經為-7.76%,營業利益年成長率更是連續大幅衰退,至2107年Q2已經大幅衰退達-48.6%,同期稅前淨利年成長率更大幅衰退至-50.22%。

中國共享單車ofo小黃車2015年6月開始在北京大學開始運作後,於2016年跨出校園快速拓展帶領全中國共享單車的風潮;在此時台灣的自行車大廠早就面臨全球市場飽和與競爭加劇的情況,營收也開始面臨反轉並且持續衰退。在市場使用總量固定的情況下,有越來越多民眾轉向使用共享單車,民眾購買自有自行車的意願絕對會大受影響,因此低單價的自行車市場需求將會快速減少,也間接影響較高毛利的中高階自行車產品的收益,未來台灣整體的自行車產業將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image

美利達董事長更表示台灣自行車廠商早已面臨無法創新以及無法與更低成本生產的大陸廠商競爭,雖然在這一波共享單車風潮讓零組件需求大增,很多台灣供應鏈廠商都接到急單,但也讓原本想買車的民眾延後買車,長期來說對台灣自行車產業絕對是弊多於利。

然而原本在都會原本較少使用自行車的民眾,會因為長期使用共享單車養成騎乘習慣,有一部份比例民眾將會轉為自行車休閒運動愛好者,會有購買高單價品牌自行車的長期利多,不過在此市場多為歐美知名自行車品牌盤踞,台灣長時間在代工優先、品牌其次的經營策略下,面對共享單車如此創新且快速拓展的營運模式的衝擊,台灣業者更應該快速因應、擁抱創新進行調整,才不會被這個共享單車新浪潮淘汰。

衝擊三:對機車產業的影響
「未來共享電單車才是改善都市交通的最好解決方案!」前ofo資深員工對《領客體育》表示。中國因為從其他鄰國的發展發現到,機車是影響交通、造成污染以及高意外的交通工具,中國因為長期禁摩政策讓共享單車馬上變成有效的最後一哩交通解決方案。亞洲鄰近國家(包含台灣)因為一直未有一個有效的最後一哩方案,導致機車使用率高攀不下,部份國家更造成市區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中國共享單車業者看到這個新商機,因此前往東南亞等國進行佈局發展。東南亞各國大型城市在大眾運輸系統的建置不如亞洲先進國家,民眾會更依賴可以更長距離移動的傳統機車,相對僅靠人力的單車在移動距離上有較大限制,共享單車的業者看到一個新的商機,就是「共享電單車」將是有效替代傳統機車的最佳選擇。

已經有業者在2016月正式推出共享電單車的服務,將使用族群瞄準10公里內騎行需求的民眾,除了有更長的續航力,更可降低傳統機車空氣污染的問題,目前推出共享電單車的業者包含新創的小鹿單車、7號電單車等超過十家以上的新創業者投入,連ofo及摩拜單車二大業者也積極投入此新領域,但因為中國大型城市禁摩的政策,導致共享電單車未能受到官方歡迎,但業者也知道重要的市場不在中國,而是在鄰近的東南亞國家。

中國業者注意到台灣及東南亞當地政府對傳統機車使用改變的需求,希望藉由共享單車的熱潮將共享電單車的服務引進這些市場,但發現在機車的技術開發及零組件生產與自行車大大不同,而台灣在150c.c.以下的速克達機車生產位居世界之冠,台灣小型速克達供應鏈聯盟已形成全球性的產業競爭優勢,因此非常希望與台灣業者共同合作開發適合在不同區域使用的共享電單車。《領客體育》也肯定地向讀者預告,接下來台灣面臨巨大市場衝擊的將是機車產業。

台灣是全世界機車使用率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機車產業在台灣是一個成熟飽和的市場但也是重要產業,目前台灣的機車市場由31間品牌廠商相互競爭。在全球化的趨勢發展下台灣機車產業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及佈局。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注意綠能交通,傳統汽油引擎的機車已經越來越不受政府支持,於是業者開始跳脫傳統燃油機車供應鏈及技術體系,生產高品質高性能的電動機車。但是當台灣業者正朝著建立健全電動機車國產化供應鏈體系以及提升馬達及電池技術的同時,破壞性的共享經濟方式將會影響到台灣廠商在這個藍海市場的佈局。

《領客體育》建議台灣機車業者應該調整將原本設定的電動機車專業生產廠商目標,轉為透過策略聯盟方式佈局更廣大的公享電動車輛營運模式,台灣廠商若能與物聯網業者及共享經濟營運商共同組成策略聯盟,整合不同領域業者之資源共同制定有利於市場發展策略,將得以穩固台灣在這共享經濟大浪潮的衝擊,避免自行車產業喪失市場的失敗經驗,藉由共享經濟營運模式來提升企業競爭力及放大整體產業價值。

衝擊四:對都會交通路網的影響
許多人包含台灣自行車業者及政府官員都在問一個問題:「共享單車業者燒那麼多錢,到底要如何獲利?」這絕對是一個好問題,但也代表台灣產官學界一直停留在傳統的營運模式,也就是生產東西賣出去或是提供服務收費,在這目前已經進入物聯網時代,新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三大類型,包含「資料分享與串流」、「產品共享」與「產品即服務」這三類,其中共享單車所創造出來的資料串流具備最大價值。

目前共享單車在中國每天有3,000萬人使用且仍在快速成長中,許多業者持續投入的主要目的就在於希望獲取使用者行動路線資訊,但應用面還有很大空間。經營業者目前對於使用者在不同時段、地點、動線、天候、假期、活動等大數據的收集,都是為了要做出更佳的需求預測準確度,才能規劃出最佳的單車調撥計畫,共享單車業者手上持續累積成長的交通大數據及其分析技術將是業者最重要的資產。以中國摩拜單車為例,每一輛單車所配備的智能鎖同時支援美國GPS、俄羅斯GLONASS及中國北斗三個衛星定位系統,350萬輛自行車每天產生超過1TB的移動數據,摩拜單車運用此移動大數據開發人工智慧平台,針對騎行模擬、供需預測、停放預測和地理範圍等四大領域進行更智能化的管理維運。

image

台北市交通政策白皮書(2020臺北市長期發展綱領)指出未來將要提升綠運輸使用率至70%,其中最重要就是擴增市區自行車道及停車設施,目前台北市規劃在交通主幹道上設置棋盤式自行車路網,但廣大民眾騎乘自行車的實際動線是否與以汽機車為主的主幹道道路相符,在缺乏實際大數據的支持下,我們深信以汽機車主幹道所打造出來的昂貴自行車道,反而有可能浪費資源不符合單車族的需求。

目前中國共用單車業者也並非瘋狂投放車輛,因為真實的需求量永遠因民眾每日代步需求而有所變化。目前共享單車業者已經可以將市區劃分為多個單位區域,運營團隊依照單位區域內單車的流動率、報修率、使用率等多項指標建立起完整參考數據,每天依此進行調整與調度,讓整個城市能因為更精準的預測達到更佳的動態平衡,未來這些資料也將成為市政府打造市區自行車專用道的最佳依據。

在大台北地區,許多里長往往會希望在自己的鄰里設置公共單車,或在社區外增設公共自行車,該社區會因為有共自行車服務可方便到達捷運站而有助房價維持。未來在自行車停放空間的規劃,公務單位不僅僅是運用有限的市區公共空間,更需因應共享單車持續增加的使用狀況主動與各社區進行溝通協調,讓更多社區提供更多開放式自行車停放處,減少高成本的有樁式公共自行車(YouBike)的建置。目前中國因為民眾在社區亂停放共享單車造成社區環境紊亂問題,業者也開始透過技術開發虛擬封閉區域停車技術,使用者要把車輛停放在規劃專區範圍內,才能正常閉鎖還車降低共享單車亂停放的問題。

image

《領客體育》本次觀察到北京市政府已針對共享單車規劃專屬停放區,我們多日在北京市每天使用及地鐵站周邊所見,尖峰時段因為使用人潮眾多,周轉速度快,共享單車停放並未造成太大問題,但北京市禁摩而產生的無機車環境也是重要關鍵。另外我們觀察到,大型辦公大樓的管理人員也會在上班時間協助大樓範圍內停放管理,除了引導騎車前來的上班族依序停放,也會將少數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牽放整齊排置。在北京市的大型住宅社區也多在門口告示禁止將共享單車騎入社區內停放,並規劃專區讓社區民眾定點停放以降低對社區環境的衝擊。

衝擊五:對創新服務的影響
共享單車透過雲端平臺連接供需雙方,可以有效收集民眾在市區短距移動中的完整軌跡,進而產生更有價值的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應用。早期在LBS的應用除打卡功能外,有越來越多的數位廣告商可以透過定位功能提供使用者的移動路徑演算,搭配評價機制建立起完整的供需雙方通過的共用經濟平臺。由於民眾騎自行車的活動路線比起汽車行進路線更符合一般人的生活消費需求,也因此搭配周邊生活服務的搜索、導航、點評及促銷訊息的提供將會更有價值,除了可以有效促進交易更可以創造出更佳的行動廣告價值。

當然自行車除了日常生活短程通勤移動,在台灣我們也看到景點區有許多民眾騎著YouBike進行短程旅遊,因此共享單車與旅遊的結合也將是未來的重點。民眾在景點區域可以選擇有變速功能的共享單車進行旅行規劃,目前中國的Bluegogo小藍單車已經提供有變速及碳纖維車體的共享單車,搭配義大利的3D人體工學坐墊,大幅提升騎乘的品質。

我們可以發現共享單車業者不只看到「移動」、「地點」與單車結合所創造出來的新價值,業者更在自行車硬體上進行創新升級,提供消費者在不同區域及不同需求有更多樣的選擇,未來更將會搭配優惠訊息發送及即時推送的社交模式的商業應用,這些都是共享單車業者善用創新所創造出來的新價值。

另外我們在實際使用共享單車時會發現,中國能快速普及還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電子錢包的普及使用。使用者透過手機行動支付方式進行共享單車的押金支付、儲值、退款及借還車等,透過智慧型手機APP與GPS定位,搭配金流構建起一個全新的完整基礎用戶生態圈,透過共享單車生態系統精準地掌握消費者的移動模式,可以進一步提高行動廣告與消費轉化率,因此共享單車可以得到國際大型創投基金的青睞,並跨出中國進入國際各大城市,在環保綠能、科技創新及公共性等多方價值的交集,吸引阿里巴巴及騰訊兩大第三方支付巨頭的加入,這更是傳統自行車業者在現有經營高度下所無法看到的全球市場競合模式。

image


共享單車逐漸成為民眾日常生活及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除了改變民眾的移動方式,透過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我們也將看到許多的產業衝擊及全新的機會。透過行動網路的創新在發展過程仍有許多不足及產生新的問題,但台灣產官學界及民眾應該秉持包容及期待的心態擁抱這個改變,不要因為媒體公關的操作影響到接受創新發展的機會。共享經濟今天有可能搭建在汽車上、也可能與單車結合、未來也將與更多我們想像不到的產品或服務結合在一起,共享經濟不僅僅是另一種新的租賃方式,更是依附在行動、雲端及大數據等新科技應用下所創造出的全新營運模式,如果我們沒有把握新浪潮與既有優勢結合創造新價值,那麼台灣將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錯失中流失過去的累積,並失去未來應有的競爭力。


◎本文為領客體育原創或編譯,轉載請註明來源:http://www.linksport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