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韓職棒裁判交流 本壘衝撞最熱議

球員需要在世界舞台上互相交流,擁有專業技術的裁判更是值得互相學習,亞洲首次裁判研討會因此應運而生,在會中每項熱烈討論,相信都會讓亞洲棒球更加成熟與進步。

亞洲職棒三個聯盟首次舉辦的裁判研討會11月22日在台灣登場,日韓兩國職棒(日職簡稱NPB,韓職簡稱KBO)裁判專程來台,透過案例分享、技術探討彼此學習,共同提升判決公平性之目的,這也是亞洲職棒各國交流的重大里程碑。


對於為何會舉辦這次亞洲職棒裁判研討會,中華職棒會長吳志揚表示,想法與亞洲冬季聯盟有關,除了球員可以各國交流,各聯盟代表也可以利用球季結束後的時間互動,共同解決大家遇到的問題,「畢竟亞洲棒球實力不容小覷,若能有共識給世界各國做參考,影響力更大。」


與會的韓職裁判有裁判長文勝勳、裁判尹商原與育成裁判組長許云;日職裁判則是裁判長友寄正人、審判技術委員井野修、裁判佐佐木昌信。兩國裁判與中華職棒全體裁判在會中共同分享較有挑戰性的議題,主題有本壘衝撞案例、二壘雙殺滑壘案例、電視輔助判決及加快比賽節奏。


本壘衝撞案例 模糊地帶怎認定?

投手補位阻擋壘線 日職給予警告
若投手於本壘補位接球,但要TAG跑者時違反本壘衝撞規定,因投手未有護膝裝備保護,實際上並未得利,如果仍用捕手行為規範,宣告投手阻擋壘線是否過於
嚴苛?

NPB:我們季中時修正制度讓規定不那麼嚴格,修改之前這樣會被視為阻擋跑壘,但條文變更後因為是投手補位,所以不視為阻擋跑壘。我們會視情況而定,雖然維持原判決,但會給選手一次警告,滿三次必須退場。


KBO:我們會以投手跑到本壘的位置,與跑者之間的距離當作判斷基準,如果本來跑者跑到本壘時間可以比補位野手速度還要快(有可能SAFE),會判定妨礙跑壘。


NPB:棒球規則上本壘衝撞明文規定捕手才算是本壘衝撞,其他野手不在規定之內,所以可以把討論焦點放在捕手與跑者之間的衝撞,因為其他野手沒有護具保護。


KBO:我們認為補位投手還是要遵守規定,若觸殺時有足夠時間可以應付,不管是投手還是捕手都要遵守。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417期職業棒球雜誌)(本圖文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