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陷入「體感貧窮」 三大困境迫切待解

教育與工作無法幫助脫貧,台灣陷入「一代窮代代窮」的困境。記者曾原信/攝影
教育與工作無法幫助脫貧,台灣陷入「一代窮代代窮」的困境。記者曾原信/攝影

衛福部統計,台灣低收入戶人數連續十年下降,二○二二年僅占總人口百分之一點二五。數據上看起來,台灣貧窮人口逐年減少,但專家直言,台灣正陷入「體感貧窮」,經濟成長果實只有科技業有感,低薪和高物價造成更多近貧黑數,兒少貧窮、工作窮忙、高齡貧窮更是台灣迫切待解的三大困境,「國家富了,民眾仍苦哈哈」。

疫情加劇貧窮世襲

本報採訪團隊走訪各縣市,看見貧窮成因一環扣一環,並非「不夠努力」可說清楚。「貧窮世襲」是兒少難題,家扶基金會統計,二○二二年近百分之十二的扶助家庭,上一代也是低收入等貧戶背景,代代複製貧窮。

家扶基金會社工處處長陳乘斌說,台灣存在嚴重的機會不均,兒少家庭和教育資源落差持續拉大,孩子從小生理到學習都掉隊。疫情後更加劇不平等,脆弱家庭無存款、從事的勞力密集工作疫情間最受衝擊,也無能力協助孩子線上學習、購買教育商品。

只靠工作難以脫貧

工作也不再是脫貧解方,台灣許多年輕、中壯年族群正面臨窮忙困局。勞動部統計,二○二二年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均薪僅三萬一千元,百分之廿四點九的大學畢業生首月薪水為基本工資。房租、物價卻持續飆漲,今年一至七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平均較去年同期漲百分之二點二六。

台灣無貧困推進協會研究專員謝宏偉指出,蔡政府連續六度調整基本薪資,但是,台灣人的法定時薪或是最低薪資依然比不上日韓兩國,人均GDP成長和一般民眾所得不成正比,加上通膨趨勢、支出節節攀升,是台灣人陷入「體感貧窮」主因。

高齡貧窮人數增加

工作窮忙若未在青壯年時解決,低薪、無殼、無存款等多重困境交織,老年時恐陷入「高齡貧窮」。衛福部統計顯示,低收入戶人數雖然逐年下降,但其中高齡者占比與人數卻持續攀升,占全體低收入戶人數比率從二○一一年的百分之八增加到二○二二年的百分之十五點八,衍生照顧悲歌、高齡犯罪等問題。

東海大學社工系教授呂朝賢表示,過去長輩依賴家庭支持,但少子化下家庭能提供的支援將愈來愈薄弱,「老年貧窮會更嚴峻,再也沒有養兒防老這件事」,健全年金保障、改善工作貧窮將是防範關鍵。

呂朝賢也說,許多國家近年都發現,若僅以可支配所得劃定貧窮線,難反映民眾生活實況。

例如歐盟開始關注「主觀貧窮」,訪查民眾實際開支,詢問民眾每月需多少錢才能活得像一般人。面向涵蓋居住、教育、工作、社會連結等,並考量地區差異,以提供政策支持,趨勢值得台灣關注。

聯合報今起一連三天推出「貧窮台灣」系列專題,深入剖析台灣貧窮困境,為在角落辛苦生存的弱勢者尋找解方。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華為5G新機晶片哪裡來? 市場猜是這家晶圓代工廠
短裙妹狂風下撐傘被吹飛 360度旋轉狼狽慘摔還走光
因3條件傳被郭台銘找當「最美副總統」 林志玲回應了
月薪3萬!海底撈員工怒「做8天被扣8萬」網看明細反轟:根本你的問題

看更多相關新聞
流沙中年 在貧窮線掙扎 退休無期
斜槓人生…辭職當網紅 翻身有幾人
學者觀點/產業升級獲利 才有「好薪情」
本周五拍板 工資連8漲 民團籲時薪、月薪脫鉤
「未來會想結婚生小孩嗎」?他見民調驚呆:沒人發現這是國安危機嗎

◤抗通膨首選 小資煉金術◢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千元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挑這款
鎮金店x蔡詩芸 最具個性聯名金飾
日韓劇女主角最愛 鉑金首飾7折起
絕美鑽飾 限時下殺22折起
蘇菲亞時尚輕珠寶 小資族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