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幣保單新契約腰斬 補償保險禁超額理賠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外幣保單買氣降溫,美元商品更落入重災區。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今(2024)年截至6月底,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折合新台幣約1,415.08億元,比去(2023)年同期減少近5成,形同「腰斬」,在整體新契約保費收入占比40.448%,也寫下逾5年同期新低。此外,金管會祭出新規,明(2024)年起產險業的「費用補償保險」,只以補償實際損失為限,不可超額理賠,以免重蹈防疫險的覆轍。
回顧過去幾年,外幣保單堪稱是壽險業保費收入的「主力」,最高銷售額一度占比超過60%,相當於每10張保單就有6張屬於外幣保單,但在美國聯準會鷹派升息趨勢下,保單銷售量明顯受到衝擊。
從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投資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344億元,暴減62%,傳統型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雖有1,071.1億元,但也驟降40%。若從幣別來看,美元保單成為外幣保單中的重災區,到今年6月底,新契約保費收入跌至45.3億美元,年減43.8億美元。
其中,美元投資型保單前6月僅賣出10.5億美元,對比去年同期近30億美元,重摔65%;美元傳統型則是前6月賣出34.9億美元,同樣較去年同期的60億美元,年降41%。銷量前3名業者,投資型保單依序為國泰人壽、安聯人壽以及富邦人壽,傳統型則為中國人壽、國泰人壽及南山人壽。
至於人民幣保單比美元商品摔得更慘,今年前6月僅售出0.64億人民幣,暴跌63%。主要以投資型萎縮最嚴重,去年上半年賣出1.6億人民幣,但今年僅售出0.53億人民幣。
澳幣保單方面,受惠澳洲央行連2個月利率按兵不動,澳幣大幅走貶,市場對澳洲經濟衰退的疑慮稍微消退,今年上半年保單銷售0.99億澳元,萎縮9%,一大原因是澳幣投資型保單回溫,今年前6月澳幣投資型產品賣了0.84億澳元,加上基期低,相當於年增12%;澳幣傳統型則僅賣出0.15億澳元,年降56%。
另外,為避免再發生像防疫險「超額理賠」風波,金管會拍定新措施,明年起產險業的「費用補償保險」,將以補償實際損失為限,即不得再有理賠超額利益,避免投保出現「投機」行為。
據瞭解,防疫險最初設計時,原意是希望彌補保戶因隔離或確診,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的經濟損失,但各家業者為增加吸引力,爭相祭出隔離或確診即理賠新台幣5~10萬元攬客,超出多數人實際經濟損失,因此金管會擬修正銷售保險作業準則,預計9月預告草案後,最快今年底前實施。
金管會表示,當初防疫險只要保護染疫隔離或確診,就定額理賠數萬元,但保戶未必有這麼大的損失,失去財產保險損害填補的精神。新制上路後,對目前既有產險保單影響不大,因產險多數「費用補償型」,保單金額都較低,業者也都加強風險控管,因此新制僅是防範未然。換言之,未來保單即便是有定額補償,「定額一定是最低」,避免再有小保費、大保額,且出險機率又極高的情況。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