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醫院與大同國小合作全台首創「福樂學堂」辦出口碑 成老幼共學的典範

謝文蒨(右)與陳詠禎(左)共同推動福樂學堂。(記者黃福鎮攝)
謝文蒨(右)與陳詠禎(左)共同推動福樂學堂。(記者黃福鎮攝)

(前言)高雄市大同醫院與大同國小合作,自二0一六在校園內設立全國第一間日照中心「福樂學堂」,讓一群社區阿公阿嬤來上課,學童也配合一起互動學習,從此開啟了「老幼共學」的先例,日照中心融入校園第七年了,辦出口碑,遠近馳名,長者與親師生都有深刻學習與所得。醫院和學校是怎麼做到的呢?

○大同醫院執行「醫養結合」 首創在校內設長照據點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投注千萬經費,將鄰近的大同國小空餘十間教室改造,設置了全台第一家日間照顧,提供三十名失智或失能的社區長輩就近得到照護。大同國小一到六年級的學童每學期至少有一節課會到日照中心進行校訂課程「老幼共學」,學習如何與長者相處、互動共融。

老幼共學又稱為「代間教育」,指不同世代之間互動學習、交換經驗與知識,在一些人口老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例如日本、美國、英國和瑞典等都已實行多年,希望能延緩高齡者步入失能失智狀態的速度。台灣在面臨人口老化問題時,在校園內空置教室開設日照中心,不只可有效利用空間,還能打造世代共融的友善環境。

大同醫院社會服務室暨福樂學堂日照中心主任謝文蒨表示,大同醫院在在二0一六年前正式營運日照中心前可是波折橫生,許多的家長會擔心孩童可能遭受傳染疾病,極力反對。院方以每天加強日照中心長輩進行生理量測,且定期安排健康檢查,透過辦了百餘場公聽會與協調會,終於化解了疑慮。

「 來參與課程的大部分都是健康狀況良好、或是至少能夠自理的長輩」。謝文蒨表示,日照中心設有照顧服務員,物理治療師協助處理長者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院方並配合長者需求,外聘教師每天安排運動與園藝課程。

「因為場域設立在學校,長輩們來日照這裡上課,感覺就是『來上學』而已,比較不會像去一般的日照中心那樣排斥。」日照中心還跟大同國小合作舉辦活動,像是聯合世代老幼共融運動會,或是其他「老幼共學」的活動。

讓長者和小朋友當同學,長輩們不僅樂在學習,也獲得成就感;小朋友則學到與長者相處的禮儀,並主動關懷長者,讓長者非常開心。從每三個月的量測中發現,在日照中心的長輩有六成以上改善憂鬱情緒,有些失能的長輩甚至有提升行走能力的情形,並不容易。

謝文蒨強調, 大同醫院承辦的長照據點是以「醫養結合」為核心,因此在老少共學課程上,會由精神科醫師、運動醫學專科醫師、失能失智專科護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共同確認課程內容,幫助長輩延緩失能失智。

○校訂課程安排老幼共學 活動成效顯著

大同國小校長陳詠禎則指出,他雖有創辦樂齡中心的經驗,但大同國小發展「老幼共學」課程創先例則是很大的挑戰。大同國小福樂學堂能持續運行至今,除了老師能從學生身上看見成長外,家長也因為看到校方增聘外師協同授課,並將大同醫院支付租金充分運用在學生效益上,給予全力的支持。

學童設置懷舊彈珠台老少同樂。(記者黃福鎮攝)
學童設置懷舊彈珠台老少同樂。(記者黃福鎮攝)

日照中心不僅服務長者,也在大同國小的努力下成為小孩見習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達二成)的教室。學童該如何同理長者、與長者共處,仍須老師的指導與練習。陳詠禎說,低年級生面對長者容易產生距離感,但是到了中、高年級後,隨著心理發展逐漸成熟再搭配課程,會大幅提高與長者互動意願。

她也提到,校內建置日照中心後,校方啟動將「老幼共學」作為一至六年級的校訂課程。老幼共學課程持續精進調整,這幾年來採用專題式學習,每名學生畢業前都會完成專題研究,研究展現的方式不光是書面報告,還有更多的動手實作。

舉例說,六年級畢業生曾在採訪日照中心的物理治療師、照顧服務員,並觀察日照中心的阿公阿嬤後,量身打造一台「懷舊手拉彈珠台」,且闖過一關,彈珠台就會連動使用音樂盒演奏阿公阿嬤票選最喜歡的歌曲〈望春風〉和〈月亮代表我的心〉,這種懷舊治療方式可以改善長者負向情緒、提高自尊心與自信心。

陳詠禎和很多大同國小的老師們一樣,認為日照中心裡的阿公阿嬤不只是房客,而是對彼此都重要的生命參與者。老幼共學更是對孩子、對社會有意義的生命課程。隨著福樂學堂共學模式成功的推動後,高雄市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日照中心。除了大同國小、還有建國國小、鼓岩國小、鳳林國中、興仁國中等。

「阿嬤,好久不見!我又來找你玩了,今天要一起做拓印喔!」一位活潑的三年級學童,一進教室就熱情地跟阿嬤揮手,說這是她的學伴。阿嬤開心又訝異詢問,「你還記得我喔?」小朋友笑著說,「當然記得啊!」這是高雄市大同國小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日常景象。實際走訪大同國小,看見老幼共學的需求和機會,這是處理高齡社會需求的重要議題,其實也是小學生可以關注和應該學習的事。

教師對長輩進行平板教學。(記者黃福鎮攝)
教師對長輩進行平板教學。(記者黃福鎮攝)
老幼共學拓印。(記者黃福鎮攝)
老幼共學拓印。(記者黃福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