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暨歷代玉器展》 千件精品探索文藝美韻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立中正紀念堂《大明王朝暨歷代玉器展》19日盛大登場,呈現上千件精彩珍貴玉器作品,激發大眾對玉文化的興趣,觀眾可近距離觀賞大明王朝及其他歷代的玉器,不僅一飽眼福,更能逐步探索玉石藝術的美韻。
主辦單位「玉翫雅集」玉協會表示,該展提供收藏家分享成果的平台,呈現各類精妙玉器,為觀眾帶來一場難得的玉石美學探索,例如《菩薩騎獸》法相莊嚴,觀之倍感怡然自在,犼獸雖樣貌兇猛,卻不令人生畏懼心,這是件藝術性十足的佛教題材玉器聖品。
再如《獸面紋岀戟六方觚》,其觚原為商周時期青銅酒器,口與底部各面滿飾蕉葉紋及仿古龍紋,腹部有饕餮紋,整體構圖嚴謹,器形穩重,工藝粗獷有力。 至於《螭紋龍把洗》,立雕1條龍攀伏於側為柄,器壁高浮雕4隻螭龍,底部琢刻整圈海水江崖,氣氛古樸典雅,為難得一見的文房實用器精品。
《大明王朝暨歷代玉器展》展期至12月13日,觀眾可近距離欣賞珍貴文物,體驗玉器的獨特魅力,進而增進古代文物工藝的認識,傳承珍貴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玉器作品《菩薩騎獸》,其法相莊嚴,觀之倍感怡然自在。(中正紀念堂提供)
《獸面紋岀戟六方觚》,其觚原為商周時期青銅酒器,腹部有饕餮紋,器形穩重,粗獷有力。(中正紀念堂提供)
《螭紋龍把洗》立雕1條龍攀伏於側為柄,器壁高浮雕4隻螭龍,為難得一見的文房實用器精品。(中正紀念堂提供)
《雙鶴紋鉈尾》氣氛古樸典雅。(中正紀念堂提供)
玉器《琴式盒》兼具藝術與實用功能。(中正紀念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