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西營區裝置藝術 「天將神兵」氣勢非凡

記者孫建屏/專題報導

陸軍空降訓練中心為國軍唯一專責空降作戰訓練、物資補給空投及臨戰任務訓練與整備的機構,它,是傘兵的家,為空降戰力奠基精壯。在遷址至大聖西營區後,空訓中心建有更安全實用的訓練設施,以及適用不同目的與機能的建築,充滿寓意的裝置藝術,也展現「忠義驃悍、勇猛頑強」的榮耀精神與傳承。

「翻滾吧!傘兵」 栩栩如生

「訓練,是唯一的要求;汗水,是傘訓的語言。」基本傘訓以精實的體能訓練為起點,一絲不苟的地面訓練繼之,以及無可取代的5次空跳畫上句點,開啟傘兵翱翔天際、神乎其技的戰力篇章。透過大聖西營區內「翻滾吧!傘兵」、「天將神兵」、「壯志凌雲」和「神龍照壁」等裝置藝術作品,充分讓人感受傘兵的不凡及卓越特質。

傘兵空降安全著陸,有賴平日求精求實的地面訓練,「5點著陸」更為傘兵地面訓重點項目,能有效維護傘兵降落時的安全。「翻滾吧!傘兵」以「前滾左」的7個動態人形塑像,從傘兵即將觸碰地面,到著陸時小腿外側、臀部、腰部、背部及手臂依序接觸地面,栩栩如生的呈現5點滾翻流程,不銹鋼塑像的角面造型,如同訓練予人的陽剛感受,讓未曾受訓者如身歷其境,也讓傘兵同袍回味無窮。

「神龍照壁」 傘兵精英見證不朽

高逾6公尺的「天將神兵」作品,臨近欣賞氣勢非凡,雪白羽翼猶如展翅鵬鳥,包覆著金色傘具由貫穿的巨型閃電中,如電光石火般從天而降,象徵傘兵在藍天白雲下,縱身一躍,貫徹使命,一展鋼鐵意志,配得金色傘徽的榮耀。不論是清晨、日正當中,或是黃昏到暗夜降臨,「天將神兵」在陽光、燈光的照射下,都有其細膩、閃耀的變與不變,映照出傘兵在不同天候的空降能力。

民國46年12月16日「陸軍空降訓練中心」編隸「陸軍空降步兵教導團」,歷經組織遞嬗與轉型,目前隸屬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行政大樓迎接訪賓的「壯志凌雲」作品,除了以鷹翼象徵陸航部隊機動迅速、反應快捷的意義外,也有著傘兵克服艱難,無畏無懼,英勇空降的意涵。

藝高膽大,技藝超群的神龍小組,是傘兵精英中的精英,精湛的高空技術跳傘戰力、出神入化的團隊默契,聲名遠播。神龍小組於民國51年11月23日正式定名,53年在大武營區建造「神龍俱樂部」時,特別打造「神龍照壁」,為精神象徵並多次修補,這面極富傳承價值與精美的照壁,也隨空訓中心定址新居,為我國高空滲透突擊戰力的起源,留下不朽見證。

「神龍照壁」為陸軍神龍小組的精神象徵,極富傳承意義。(記者孫建屏攝)

陸軍空訓中心大聖西營區裝置藝術作品「天將神兵」,高逾6公尺,象徵傘兵的戰鬥意志與榮耀。(記者孫建屏攝)

行政大樓的「壯志凌雲」作品,呈現傘兵克服艱難,無畏無懼,英勇空降的意涵。(記者孫建屏攝)

「翻滾吧!傘兵」栩栩如生呈現「5點著陸」流程,讓未曾受訓者如身歷其境,也讓傘兵同袍回味無窮。(記者孫建屏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