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證券監管新規 130家KY及上市公司 未來增資受衝擊

大陸為強化對企業直接或間接到境外發行證券監管,已提出新的規範,立委吳秉叡直指恐將衝擊台商。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7日指出,受影響的台商約100多家,這個新規範已納入金管會股期市會議重要觀察,且將以香港證券所為重要觀察指標。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說明,依據現狀瞭解,今年內要SPO(增資)的KY公司有七家、未來可能受影響的有9%本國上市公司約85家,以及45家KY上市公司,共130家公司,占上市公司的13%,未來若要增資就要開始向大陸主管機關報備。

吳秉叡表示,大陸證監會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五項配套措施,對大陸台商產生重大影響,他認為金管會要特別關注,且要提醒企業,大陸是個政治掛帥的地方,就算有規定也不一定照規則玩。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黃天牧指出,規範是這樣,但大陸法規實務上如何落實則還要觀察,包括對港交所實務上的觀察。

林修銘強調,目前大陸境內經營企業赴外上市以在「港交所」掛牌為大宗,而大陸將視港交所上市為境外上市,對於這個實施所採取的措施,證交所一直都有注意,會計師也在注意要採取的措施,對於現行在走的個案都有準備與特別關注。

根據證交所統計,今年匡列IPO計劃的上市公司有32家,其中有七家恐受影響(其中本國公司約3、4家,外國企業有3家),占目標值的22%,而「目前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境內、未來可能受影響」的有130家、占上市公司13%。

證交所指出,這130家公司為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境內的公司,過去增資時不用跟大陸監管單位報備,但未來若要增資就要報備。另外,未來所有主要經營活動在大陸境內的企業,赴外上市(包括赴美、港,以及回台上市)都要報備,恐造成增資、上市的困難度。

大陸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在今年2月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並於3月31日起施行,該辦法公布後,將對三大類公司有影響,包括爭取在A股上市、在大陸地區其他交易板塊掛牌(如美股或港股)、利用KY公司模式辦理回台上市等。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
兆豐銀籌組志強-KY 2.5億美元聯貸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