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蔣介石一輩子讀書 晚年曾特別去念英文

對於八年抗戰,華人世界的看法非常分歧:有人覺得當初是「地無分東西南北,人無分男女老幼」,全國上下一心,冒著砲火與敵人拚命;也有人接受歐美或中共的觀點,領導抗戰的蔣介石委員長是一介獨裁武夫,缺乏現代知識又保守封閉。不過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齊錫生的新書《分崩離析的陣營:抗戰中的國民政府》卻藉著大量一手證據,顛覆上述行之有年的成見。

今天(21日)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聯經出版邀請齊錫生與《重探抗戰史》作者郭岱君對談。兩人都認為,早年官方對蔣的神格化令人反感,但他也絕非近年部分人士所形容,是一意獨裁的殺人魔王。隨著日記等一手史料出土,學界對他的評價,已經大為改觀。

齊錫生說,本書是對國民政府作「體檢」,只有瞭解當時的中國社會是怎麼回事,才能解釋蔣的許多作為。當時中國號稱統一,其實中央政府不過控制長江中下游各省。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國民黨」與「蔣介石」三者間,很大成分無法畫等號。如果就黨政軍三面來看,政與黨不受中央控制的程度,比軍還要高。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他舉例,抗戰爆發後,國府官員從京滬遷到重慶,對當地公共設施落後,非常不能習慣;同樣在四川盆地,成都遠比重慶先進,但地方軍頭不希望中央政府進駐。另一例子是,蔣痛恨鴉片,重慶嚴格禁煙,但成都在抗戰爆發時有3000家煙館,抗戰後期仍有300家,經營者多半是地方軍頭。

此外,抗戰前的主戰人士中,有一些是標準口頭抗日,完全不顧現實狀況。例如蔣曾在日記感嘆,張學良與東北軍輕易讓日軍占領東北全境,退入關內後就慷慨激昂呼籲抗日,但中央調動他們進駐熱河省抵擋日軍前進,卻又畏縮不前。

他指出,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與中國結盟後,爆出大量對蔣的抨擊。史迪威、馬歇爾等人,都認為中國政治腐敗、軍隊大而無當。這些批評都是事實,但都見樹不見林,把問題過度簡單化,全部歸咎到蔣身上。

齊錫生表示,研究蔣介石日記另一意外,是發現他的學問比外界預期要好。除了國學之外,對國際政治等西方知識也很關注。蔣在日本留學時,曾打算進一步到德國去學軍事,因此特別去學德文。他掌權期間,除了軍隊的指揮堅持抓在手裡,對於其他領域,頗敢對專業人士委以重任,例如吳國楨、俞鴻鈞、俞大維等,這些人非常年輕,與他也沒有太深的淵源。蔣也不像部分批評者所說的排外,事實上許多南京、重慶官員的回憶都提到,蔣曾多次公開讚揚外國人,批評自身官員素質不足。他甚至曾說:日軍一個上尉,都強過中國的集團軍司令。

齊錫生認為,就知識博度或用人不拘小圈圈,蔣的表現甚至高於同時的美國羅斯福總統。郭岱君則補充,隨著蔣介石日記的開放,學者都對他堅持每日讀書這件事感到訝異。從日記中甚至發現,蔣甚至連福爾摩斯與亞森羅蘋都讀過。蔣除了德文也唸過俄文,由於在開羅會議時無法與羅斯福、邱吉爾交談,後來還唸過一陣子英文,不過到底學得如何,就不得而知。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會考作文考生看傻 網友憶昔「賜死輪迴」反讚:教改讓人眼睛一亮
日本很常見!他驚呼台灣女生不愛「1髮型」 網猛搖頭:沒辦法
後腦勺被揍濺血!台留學生在美遭無差別攻擊 求助外交部結果超失望
獨/內衣皇后租屋3年半沒睡過 百萬租金白繳了原因曝光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