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成敗之後 台韓經典之戰雜談

image

(圖源:攝影師/卓君澤提供)

很少有無關晉級權的一場最下位之戰,能聚焦如此高的關注度,只因對決組合是台灣對韓國,如果對手是日本,則偶有些「台日友好」的交流感,但當對手是韓國時,某些情緒和情節似乎就會悄然醞釀,台灣真的很想贏韓國,而韓國也絕對輸不起台灣。


韓國之所以重視這場比賽,是道地的面子問題,身為地主國,沒有晉級,不需坐飛機就能回家,已經非常難過,更何況是吞下三連敗的賽果,然後還輸給自家監督評為「A 組最弱」的台灣。



南韓隊總教練金寅植,去年底針對分組實力概況分析,認為台灣在旅外選手徵召不順的情況下,台韓以荷的 A 組中屬於三強一弱的狀況。如果只看戰績結果,似乎也是如此,無法遮掩,以投手戰力和守備表現,此次經典賽我們確實落後在以色列、荷蘭和韓國隊之下,但三場敗戰背後,台灣還是證明了一些事,尤其是打擊實力。



或許過去國際賽的觀賽經驗,對戰日韓本就輸多贏少,所以比賽勝負我並沒有看太重,我想看的是在台韓收官戰打出來的內容,尤其是這個以中華職棒為主體的打線,能夠帶給韓國隊多大威脅。



台灣打者的進步,已經無庸置疑,從 2015 年的世界棒球 12 強賽、2017 年台日職棒交流戰、到剛打完的 2017 年三場經典賽 A 組預賽,這些以中華職棒為主體的打線,都繳出了亮眼的成績。


老球迷應該記憶猶新,十年前對戰日韓,落後一分,你就會有追不回來的絕望感,但近年的台灣打線,只要是落後五分以內,你都覺得充滿希望,這種觀感的扭轉就是來自於台灣打者的進步。


在 A 組預賽中,只有中華隊是對戰三個不同對手,都分別能拿下五分以上的球隊,不管是對上投手軍容壯盛的以色列、攻守兼備的荷蘭、還是地主國南韓;無論是從落後幾分開始追趕,都有辦法逐漸逼近比數,伺機尋求逆轉。



台灣球迷們,何苦再拿彈力球自卑、自苦,台灣打者的打擊水平已經過 12 強、經典賽兩大賽以及侍 JAPAN 日本國家隊的認證,更何況經典賽的先發打線,還是以全中職打者登場,更有一個沒旅美過、中職土生土長的張志豪,扛了一發足以登上大聯盟官網的全壘打。

image

(圖源:攝影師/卓君澤提供)


長期賽看打擊、短期賽看守備(或說看投手),投手戰力斷層和守備穩定度不足,是中華職棒乃至於國家隊無法掩蓋的缺陷,然則打者也努力的用火力告訴自家投手:「沒關係!加油!我們掩護你。」



在預賽的每場比賽,台灣打者幾乎都是從前段戰就陷入大幅落後開始打起,對戰南韓,也是從落後達五分的差距開始追,最後硬是追到八比八平手,還把南韓大魔神吳昇桓都給逼了出來。我想這應該是金寅植監督始料未及的狀況,被自己評估為 A 組最弱的隊伍,打線的剽悍程度讓他不得不推出陣中最好的選手來止血。某些層面來說,這個全中職為主的打線,已經把韓國隊逼到退無可退了。



如果,你打開電視的目的只是想看贏球,台灣的棒球,或許不是一個太好的選擇,一如前述:「短期賽看投手」,台灣這幾年的投手育成斷層,恐怕不會是國際賽上的贏球方程式;然而,對我這種偏好看打者的人來說,只要看到自家選手能用手中的球棒跟列強分庭抗禮,我就覺得值回票價了。當然,沒有誰是看到輸球會開心的,但在棒球這個失敗率偏高的運動中,把「看贏」當作主要目的,可能收到痛苦的機會會比較高一點。



最後,俗氣的提一下,台、韓這兩支徵召旅美選手同樣不順、最後都以本國職棒為根基建軍的代表隊中,韓職打線平均薪資約略是中華隊的三至四倍。其中,前兩場預賽陷入空前低潮、今天代打上陣扛了台灣一發兩分砲的金泰均,他的年薪折合台幣約 4,800 萬、是我們最高薪選手林智勝的四倍,我們的選手待遇其實還是差人家很多,但台灣球星的表現並不輸給韓國球星。



即便前兩場預賽七打數無安打、吞下兩次三振、即便以金泰均和李大浩為首的中心打線熄火,導致地主南韓吞下無法晉級的敗果,仍無損於他們在本國職棒的崇高地位和薪資。在短期賽中,打者要調整狀況向來是最不容易的事情,而指標性打者,更是各國情蒐重點防範的標靶。每當輸球,找戰犯、批評誰打不好,真的不是重點,因為短期高張力下,球員總有高低起伏,有人低潮,就更要依靠團隊力量,每場比賽都有不同人跳出來當英雄,今天你掩護我、明天我掩護你,棒球是整個團隊一起打的比賽。



台灣的第四屆經典賽之路已經結束,下一次我們要從資格賽打起,按照慣例,賽後在社群同樣看到許多檢討、鼓勵和酸言酸語,然則真正映入眼簾,打到心坎裡的一句話,是小胖林泓育的一則動態,雖然無法參與經典賽,但他透過社群表達對中職戰友們的支持,令我印象深刻,經過他本人同意,我借花獻佛的引用他這段話,作為感謝本屆經典賽國手們辛勞的總結。


之所以你們喜歡棒球,
是因為每個球員曾經打過令人感動的比賽,

在這背後的付出是無限的,
不因為成與敗而停止,
直到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