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看不懂的CBL

看不懂的CBL
中華職籃的第一場記者會

5月28日,這是中華職籃聯盟(Chinese Basketball League,簡稱CBL)首度召開記者會的日期,地點在臨時辦公室,一間開放式的共用空間。

當時,CBL秘書長唐旭鴻表示,聯盟2月就開始籌備,在第一次召開記者會時已經確認台啤、金酒和台銀答應加入CBL,場館和開幕戰日期也已決定,11月2日就是新職籃登場的大日子。

不過當訂下「有4隊就開打」的目標,意外又不意外的難產了。扣除早已表態不加入的達欣,所謂的球團回覆最後期限雖一延再延,從5月底到6月,7月都開始了,富邦、璞園和裕隆,球團遲遲沒給CBL想聽到的正面答案。

直到7月15日,CBL宣布璞園、富邦、裕隆表態不加入。

球團有顧慮,完全可以了解,就CBL端出的「牛肉」,實在看不出CBL和SBL有太大的不同,不但比賽時間都是星期四到日,也沒所謂的「主客場」;CBL口口聲聲說要做的行銷,看起來也是紙上談兵。

不只賽事看不到新意,CBL公布消息的方式不透明度,也讓人對這個新聯盟打問號。

加強行銷,默默成立的「官方粉絲團」三百人都不到,團隊在媒體群組宣布7月15日會在CBL粉絲團發布聲明,大家才恍然大悟,「喔,原來有粉絲團」。

一個7月15日還不到兩百人的粉絲團,發表的公告,一點都不像「官方」;公告的內容,充滿抱怨和指責,也完全不像是「官方」該有的內容。說要和大家分享聯盟相關的細節,也是一個影子也沒有。

不是指責或打壓另個聯盟,就能營造出新聯盟的成功,更何況,公告中一再強調的企業投資職業運動政策,實際還沒上路,沒有所謂的「最短期直接效益」。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當CBL第一場記者會,唐旭鴻被問到職籃如何「賺錢」營利時,他的回答是,聯盟不是以營利為目標。

職業運動目標不是賺錢,吸引企業的方式是政府租稅政策,這怎麼看都有問題。

當時記者會另個印象深刻的點在於,掛CBL行銷總監的黃力平邊操作簡報,邊說「我以前不看球賽的」,此話一出傻眼的相信不只一人。

台灣籃球職業化是美意,SBL近年內容其實有愈來愈好看,比賽內容卻沒反應到實際的進場球迷人數,這的確是台灣籃壇目前窘境,但CBL的操作和運作方式卻讓人看不懂,說起加入職籃的好處總是說到企業節稅,說到和SBL的不同總說是加強行銷,但一個粉專連3百人都不到,粉專封面還是用NBA夏季聯賽的照片,這行銷和宣傳方式要說專業,只讓人搖頭。

連宣布3隊不加入的時間點,都選在瓊斯盃有中華白和中華藍賽程的7月15日,這也難怪,今年擔任瓊斯盃中華藍隊領隊的「黑人」陳建州會認為CBL讓瓊斯盃失焦,對努力球員十分不公平,甚至喊出「自己的籃球自己救」這樣的口號。

中華職籃CBA在1994年創立,2000年就走入歷史,相隔快20年後的CBL想讓職籃起死回生,口口聲聲喊要記取過去失敗的教訓,但光是起步就問題叢生,讓人想支持也不知從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