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李克強─不顯目的第二號人物
李克強死亡後,國內的媒體大幅報導中國人民前往悼念,有看法並認為這很可能會引發類似天安門的事件,因為李克強的死所代表的是改革開放的結束,也有人很期待中國人民利用悼念的機會起義趕走習近平,以便實現中國民主主義的到來。
不過,很多媒體(包括外國媒體)都在報導。以下是Newsweek Japan 刊登,由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 Magazine)助理編輯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的文章:
一、官僚之子個性謹慎
10月27日,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因心臟病去世。他今年 68 歲。在今年3月卸任總理為止的10年之間,他在名義上是中國的第二號人物,但實際上在習近平主席的手下,他卻只是個不顯目的人物。
習近平身為中國共產黨高幹之子,李與習近平是不同的,李克強出生於 1955 年,是安徽省的地方官僚之子。文化大革命後,他考進北京大學。據當時的同年級的同學說,李雖然很聰明,但他很小心,不會讓自己輕率的發言來阻礙他未來的發展。 李克強從年輕的時代就被定位為是幹部的候選人,他曾在共產黨的精英青年組織=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共青團)中擔任過多種的職務,同時也獲得了北京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與許多中國的高官不同,李克強的論文不是別人為他代筆寫的,他甚至還獲得獎項。
1998年,他就任貧困的河南省的代理省長,後來擔任該省省長、省的黨委書記。在此期間,他加速全省經濟成長的同時,但他也掩蓋了造成愛滋病毒感染蔓延的醜聞。他逮捕了批判當局的活動人士門,並使內部的告發人保持沉默。
在2000年代前半階段的一個時期,他被視為是接替胡錦濤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有力候選人。但是,自2008年他就任副總理以來,人們就普遍認為習近平將成為下一屆領導階層的最高領導人,而李克強將成為他手下的二號人物。
當時,中國的領導層實行“集體領導體制”,人們認為《具有強力意識型態和政治手腕的習近平》和《改革開放、且務實派》的李克強結合起來的話,會發揮效果。當時一些外國專家當中,就有如下的聲音:亦即在李的揮動旗幟之下,期待他可以大大地推動Liconomics(李克強經濟學)。
但是,2013年習近平政權上台之後,人們就清楚看到習近平掌握著巨大的權力。李就如街談巷議所說的一般,坐上了二號位,隨著看到其他高官相繼被罷黜,他也就沒有再多說些什麼了。
去年10月召開的中共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對改革派勢力的清洗終於完成,原來的共青團派也隨之瓦解。李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最殘酷的是李的導師胡錦濤卻被習近品當眾羞辱。
二、私下傳聞的陰謀論
由於最近領導階層內部發生了內部的整肅,因此有關李的突然死亡,陰謀論就一直在流傳著。的確,一個醫療體系被準備良好的共產黨官員在70歲之前去世是很罕見的,但一個68歲的老人死於心臟病也並非不可能。
在中國,有些人在網路上以簡樸的方式表達敬意。或許他認為,如果李發揮本領的話,一個更自由的社會或許會被創建出來。但是,人民的悲傷和憤怒不太可能像1976年周恩來總理去世時,那樣子發展成為大規模的民眾起義。
李去世的消息被傳出以後,網路上發布了一則訊息,但很快就被審查機構給刪除掉。上面寫著「可惜不是你」的歌曲之歌詞。這可能被解讀為是:死的不是習近平,這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