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以它的力量 讓人類認識自身的渺小

馬洛里是極端的例子, 當然了。他是一個只因迷戀一座山而押上珍貴的一切,最後也全部失去的人。在馬洛里之前和之後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包括我在內,都發現在高山這樣不懷好意、不可預測、自然原始的地景形式中,有許多我們心所嚮往的東西。但是對於這些數百萬人當中的大多數,包括我自己,高山的吸引力更多是源自於美及奇絕,而不在涉險與喪失。

高山似乎回應了西方日漸增加的想像需求。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渴望登山,在山上找到強大的安慰。基本上,高山正如所有荒野,挑戰了我們自以為是且動不動便深陷的信念:世界是由人類創造出來供人類所用。我們大多數人大多數時間都活在人類所安排、設定與控制的各種世界中,而忘了有些環境對觸動開關或扭動轉盤沒有任何反應,這些地方有自己存在的節奏與秩序。高山會糾正這種健忘症。高山向我們訴說世界上有比我們所能引發的力量更為巨大的力量,讓我們面對遠比我們所能想像更浩瀚的時間跨度,藉此駁斥了我們對人類製造的過度信賴。高山對人類宏圖能維持多久以及有多重要提出深切的質疑。我想,高山激發了人類內在的謙遜。高山也重塑我們對自身、對內在風景的理解。高山世界的偏遠, 其嚴酷與其幽美, 提供我們一個珍貴的角度, 讓我們得以俯瞰生命中最熟悉、記錄得最詳盡的區域。高山能微妙地重新導引、重新調整我們的觀點,而我們都是根據這些觀點定出自己的方位。高山以其遼闊與錯綜複雜,拓展同時也壓縮了個人的心境,使人意識到自己可以掌握與觸及的範圍無邊無際,同時,也意識到個人的渺小。

最終也最重要的是,高山激發了我們的驚奇感受。高山真正的恩賜並不是提供一道挑戰或一項競賽,靜待人類來克服或掌控(固然有許多人是以這種態度去登山),而是提供某種更溫和且極其強大的體驗,使我們心悅誠服地讚歎造物之奇,無論是水在冰面下形成的黑暗漩渦, 或是長在巨礫和樹木背風處的苔蘚那柔軟有若毛皮的觸感。置身高山會重燃我們的驚奇感受,自然世界最簡明的運行都令我們目瞪口呆:一片百萬分之一克的雪花落在一個人伸出的手掌上,水持之以恆地在花崗岩表面刻出一道細渠,在布滿碎石的溪谷中,石頭看起來沒受到什麼外力卻突然一動。伸手往下一摸,去感受冰河劃過岩石所留下的隆起與刮痕,在一陣雨後傾聽山坡如何隨著奔流的水而活躍起來,去看夏末天光像潺潺流水瀰漫於幾公里的風景當中—凡此種種,都不是無謂的經驗。高山把我們在現代生活中不經意濾掉的無價之寶,也就是驚奇的能力,還給了我們。

 


本文選自大家出版《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一書,本書試圖解釋一座山如何能夠全然地使一個人深深著迷,這樣鬼斧神工的龐然大物竟然能夠使人類強烈地愛慕。因此書中要檢視的不是人要用什麼方法登山,而是如何想像自己如何登上山岳,以及對山岳的感知。

 


◎Photo by 杜立德

◎ 書籍資訊:https://bit.ly/2ShuUmy

◎ 延伸閱讀:不得不將愛之人輸給山的人們 來自登山亡者家屬的痛心告白

◎ 更多戶外資訊請見:山林野趣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