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甦緩慢 陸經濟內外考驗大

全球經濟衰退,外界關注大陸能否疫後強勁復甦,成為推動世界經濟重返增長的引擎。專家20日指出,疫情三年來的衝擊無法一次性修復,超額儲蓄、信貸投放下降、全球經濟不平衡等內外問題,帶給大陸經濟前景陰霾。

由官員、專家雲集的大陸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20日開幕,綜合陸媒報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中心前主任王一鳴在主旨演講上說,大陸首季消費、投資、外貿需求均增長,經濟加速復甦,但仍面臨相當程度困難與複雜性。

王一鳴舉例,如資產負債表受損時出現儲蓄意願增強與信貸需求下降狀況。陸去年居民新增存款規模人民幣(下同)17.8兆元,年增幅7.9兆元;而今年光是首季居民新增存款就達9.9兆元,超去年全年一半,反映預防性儲蓄擴大、甚至超額儲蓄現象。市場上可用的抵押融資優質資產也同步減少,影響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意願與能力。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王一鳴表示,在資產負債表修復前,企業與居民挪用更多可支配資金削減負債,消費、投資、信貸供需都因此下降。目前需求持續恢復有助資產負債表修復,居民方面取決於收入增長,企業則取決於盈利水平改善。但他強調,三年疫情造成的衝擊不會一次性恢復,要將修復過程轉化成經濟結構改良,開啟新一輪成長周期。

對於改善內部經濟問題,王一鳴建議,應再擴大消費政策施展,如適當降低房貸利率、鬆綁房地產與汽車限購措施。加大財政政策力度,補貼企業房租與水電費等支出。放寬市場准入,讓社會投資有效擴大。並進行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加速流通使配置更有效率,推進經濟結構改良。

此外,陸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20日指出,大陸經濟還面對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如兩個「兩難選擇」,一是已開發國家面臨物價穩定和金融穩定兩難,二是美歐國家和外圍開發中國家不平衡問題再次凸顯。但大陸有超大規模市場以及自主性強、「以我為主」的貨幣政策,長期仍看好經濟發展與復甦。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