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憂經濟遭拖累 加速對「中」去風險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經濟陷入困境,民間消費意願低迷,也讓其重要貿易夥伴德國受到拖累。分析指出,德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已逐年減少,且正考慮實施相關管制措施,避免未來承擔更多資金上的風險。

「德國工商總會」貿易部門主管特賴爾,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經濟仍未走出新冠病毒疫情的後遺症,主因在於中共是極權專制政權,「防疫措施說變就變」導致消費低迷,這項結構性的問題至今毫無改善,使經濟面臨信任危機;房地產泡沫隨時可能破滅,刺激民眾增加儲蓄、減少投資,經濟因而陷入停滯,不可能重回5或10年前的高成長。

德國去年與「中」貿易額近3000億歐元(約新臺幣10兆元),中國大陸連續7年高居德國最大貿易夥伴。不過,今年上半年德國對「中」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大減8.5%,進口額也銳減16.6%,由於德國有近100萬個工作取決於對「中」出口,因此經濟有被拖累的風險。德國中小企業先前受制於嚴格的防疫措施,接著又受景氣不振影響,對「中」投資逐年下滑。

今年5月G7峰會上,對中國大陸「去風險」正式被寫入公報。所謂「去風險」,是避免過度投資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對德國來說,避免敏感科技遭中共濫用或誤用於軍事發展,才是真正的「去風險」;德國正在考慮實施出口管制,並篩選在陸投資的德國企業,除保護敏感科技與智慧財產權外流,也避免未來承擔更多資金上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