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拜習會—兩個大國的對決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外交部周五(11月10日)終於確認其領導人習近平將在APEC峰會期間與美國總統拜登會晤。明鏡在線周六在題為「大國峰會」的文章中評論道:
「用『糟糕』還不足以形容美中關系。多年來,包括在拜登的任期內,兩個大國的關系一直不友好。其中,持續不斷圍繞台灣議題的爭端以及疑似中國間諜氣球的事件,皆使雙邊氣氛惡劣。」
「在舊金山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亞太峰會期間會晤,可以被視為拜登和習近平為稍微緩和局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習近平其實無法承受與長期與美國陷入紛爭導致的後果,他需要與美國和西方進行經濟貿易,以維持中國陷入困境的經濟。」
「拜登則奉行一句古老的格言:寧動口不動手。他希望穩定兩國關系,從而防止與中國的競爭演變成真正的戰爭,例如在台灣問題上。畢竟美國總統已經有夠多的事情需要操心。」
德國《經濟周刊》發表文章「大國的對決」,探討了美中兩國對當前沖突的不同看法,並提到它們在全球問題上的對立立場。美國認為中國在解決當前全球危機方面是一個阻礙,而中國則將自己定位為對全球問題做出建設性貢獻的國家。
「習近平最近在講話中提到美國時,總是提到 『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這其中既有認可,也有自我贊揚—但最重要的是, 這是事實。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系構成了世界地緣政治的基礎。他們如何看待當前的沖突,如何評估合作的機會和對抗的風險—這些都是世界政治的關鍵問題。因此,在舊金山的會晤不僅僅是一次握手,這就是為什麼了解彼此的觀點如此重要。」
作者指出,無論是中東問題、烏克蘭問題還是南海問題,美國和中國目前在世界各大沖突中都處於對立面。「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北京是解決目前全球危機道路上的障礙。習近平給人的印象是站在莫斯科一邊,拒絕批評哈馬斯,對台灣和菲律賓等美國伙伴顯得越發強硬。因此,華盛頓的擔憂不無道理。如果拜登和習在舊金山會面,緩解緊張局勢很可能成為首要議題。」
文章接著從中國的角度出發寫道,雖然美國將北京視為戰略威脅,中國領導層的看法自然不同。「它一再認為,美國過去卷入了許多沖突,導致了不穩定和混亂。相比之下,中國正試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為解決全球問題做出建設性貢獻的國家。
即使這一信息在西方沒有引起共鳴,但中國政府在全球南方的表現卻尤為成功。中國對俄羅斯的支持,收獲那裡的許多國家的好評。」
《新蘇黎世報》在「美國希望更好地處理與中國的『困難關系』」一文中引述白宮人員指出,對拜習會不能抱過多的期望。作者Renzo Ruf寫道:「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拜登奉行的是與其前任特朗普類似的對抗政策,盡管他在言辭上相比特朗普較為緩和。這位民主黨人經常強調,美國正處於與中國的直接競爭中,而且不僅限於經濟政策問題上。然而,華盛頓並不尋求沖突、對抗或新冷戰。拜登顧問稱,『我們的中國政策並沒有改變』」。
文章寫道,拜登將在與習近平的會晤上傳遞這一信息,並與習近平共同努力解決近幾個月來令這兩個大國感到不滿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台灣議題;美國將向中國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並堅持維持現狀。
「據華盛頓稱,會談結束後不會發布聯合公報。拜習的談判代表在准備會晤時,似乎並未就可能的工作成果達成一致。拜登政府的雇員在電話會議中已經警告,不要對會談抱有過高的期望;此次會談不能與之前的峰會對話相提並論。」
那麼該如何判斷此次拜習會是否成功呢?文章給出的答案是:「如果在與拜登的會談後,習近平同意重新啟動中美軍事關系,並讓軍方能夠直接交流。」
2022年8月,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切斷了兩國軍方的溝通渠道。「白宮認為,如果軍方代表未來能夠直接交流,將是『絕對關鍵』。」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看更多相關新聞
美參聯會主席:不認為習想攻台
拜習會將承諾 禁AI用於無人機及核武
拜習會將登場 中國忙「唱好」對美關係
拜習會籌備是「後勤惡夢」 鮮花、飲食、問好方式都會被放大解讀
拜習會前夕黃豆外交又來了 中國向美國採購逾300萬公噸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