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尼勒克”/柯楊宗

柯楊宗

一片片綠油油,一座座雪山頭,一道道美山溝,一條條秀河流,一處處羊馬群,一陣陣人聲歡……

這是我對尼勒克的總體印象。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一次新疆之行,一種感受之深。這種感受,來自於對援疆的真情,來自於對尼勒克的深愛。5月19日至22日,有幸參加江蘇省溧陽市黨政代表團對口幫扶支援考察活動,走進了位於天山山脈博羅科努山深處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

飛機從南京祿口機場起飛,飛越祁連山脈後,進入新疆境內。第一次飛往新疆,在空中俯瞰地域遼闊的新疆大地,穿透密密的雲層,給人一種無比神秘的感覺。

特別是飛越天山時,那綿延不絕的雪山,與天上的白雲深情地纏綿在一起,在藍天的見證下,顯得格外的聖潔和純美。山巒疊嶂,白雪皚皚,綿延千裏,逶迤跌宕,巍峨壯觀,美不勝收。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長途飛越,下午3點多,飛機降落在了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的祖國西域邊陲城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機場。踏上新疆這片神奇的土地,心情卻是格外的激動。本以為山河風貌、風土人情與祖國內陸有很大的差異。但除了時差外,幾乎與內地已融為一體,不分彼此。如不是偶爾見到身著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服飾的兄弟姐妹們,還疑為仍在內地江南的某座城市。

我們入住的伊犁賓館,如同一處公園,掩映在一片粗壯挺拔的樹林中,綠楊曼舞,樹木葳蕤,古樹盤恒,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搖曳多姿。有一種“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感覺。晚上八點多,太陽還沒有落山。此時,在內地早已進入夜生活了,而這邊的人們才剛剛踩著下班的時點,穿梭在車水馬龍的伊寧街頭。

第二天早上午9點半(由於時差原因,當地上班時間是10點),我們一行便乘車前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尼勒克縣。尼勒克縣位於新疆西北部,伊犁河上游,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山區縣。全縣呈東西狹長柳葉狀,境內東西距離243公里,高山環繞,峽谷遍佈。雖然人口只有19萬人,但地域面積卻多達1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於2.5個地級常州市區域面積。

尼勒克縣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對口援疆的縣,溧陽市委書記葉明華曾經在此援疆三個年頭。我們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交流,加強對接,深化合作,進一步深度融合援疆工作。

在尼勒克縣“風光水儲多能互補一體化示範基地”,極目遠眺,崇山峻嶺,跌宕起伏,林壑幽深。據尼勒克縣委書記馬健介紹,尼勒克縣有著豐富的風、光、水自然資源,“風、光、水、儲”能源發展前景非常巨大,在“十四五”期間,將緊緊圍繞“新能源+儲能+農牧業+提水灌溉+制氫”等“新能源+”多樣性模式,積極打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能源產業千萬千瓦級風光水儲一體化產業融合示範基地。

葉明華書記希望溧陽的新能源企業,主動加強與尼勒克縣的產業對接,加強合作,抓住尼勒克縣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機遇,積極投資新能源產業,以實際行動支持援疆工作。

在隨後的兩天裏,我們在尼勒克縣檢察院黨組書記苗曉玲等全程陪同下,考察了部分援疆工程,走訪了當地的一些村民。在尼勒克縣“溧陽村”,幾位老人聽說是從老家來的領導,顯得十分的激動,講述著當年他們回應國家的號召,不遠萬裏,從溧陽來到了這裏支疆,從此在天山腳下安了家,紮了根,與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群眾,和諧相處,親如一家,共同致力邊疆的發展。葉明華書記等對老家支疆的群眾表示了親切的慰問,並送了家鄉人民的深情祝福。

沿著蜿蜒曲折的喀什河,我們一路上欣賞著素有“百里畫廊”美譽的秀麗風光,兩岸大山相對,那綿延不絕的天山,氣勢磅礴,恣意狂放,山勢跌宕起伏,時而平緩,時而陡峭,層層疊疊,綿延不絕。山頂上被白雪覆蓋,山坡上芳草鮮美,綠草如茵,清新淡雅,嫩葉流蘇,嬌翠欲滴,似一片片巨大的綠地毯鋪在大山之上。不時還看到一群群牛、馬、羊,散落在綠色的草場之中,盡情地品嘗著鮮嫩的美食大餐。路上,偶爾還遇上幾位牧民愜意地騎著馬在放牧,悠哉樂哉,脫貧的幸福洋溢在他們那飽經蒼桑的臉上。

天山“蜜語”,獨具“蜂情”。我們來到黑蜂養殖場,看到了一排排標準化蜂箱整,齊地擺放著尼勒克的青山綠水之間,形成一道獨具“蜂情”的景觀。據陪同的縣領導介紹,尼勒克森林茂密,草場遼闊,氣候涼爽,繁花豐盛,野生植物種類極為豐富,是養蜂的天然聖地,素有“塞外蜜庫”之稱。而尼勒克盛產的新疆黑蜂,不僅是世界四大名蜂之一,更是我國稀有寶貴蜂種。當地有不少村民都是從事黑蜂養殖,在當地政府及援疆專案的幫扶下脫貧致富。

山路崎嶇,我們一路顛簸,走進了天山秘境孟克特古道,這裏以草原、峽谷、溫泉、冰川等著稱,山上長年積雪不化。我們驅車翻越了一座座山坡,向秘境深處前行。眼前的景色如詩如畫,山谷中流水潺潺,一望無際的牧草鬱鬱蔥蔥,白雲在身邊飄逸,雲霧繚繞,薄霧氤氳,景色奇麗,千嬌百媚,淡雅純真,清雅脫俗,如碧玉彩帶,美不勝收。令我們駐足欣賞,心曠神怡,愜意舒暢,情不自禁地讚歎大自然的神秘奇妙。

穿行在天山深處,明顯感到寒風凜冽,在這初夏季節,體會了嚴冬的寒冷。一天中我們仿佛經歷了四季,感受到了這裏獨特的天山氣候。好在尼勒克縣的領導提前為我們準備了臨時禦寒的棉衣,令我們在這刺骨的寒風中,溫暖如春。

在唐布拉的“百里畫廊”,我們沿著217國道一路由西向東前行。一路上,風光旖旎,風景如畫,景致天然渾成,不是畫廊,卻勝似畫廊。行進了百餘公里後,我們來到了喬爾瑪。葉明華書記帶領我們來到了喬爾瑪革命烈士陵園,聽“老班長”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蹟,向烈士塔敬獻鮮花。

據瞭解,上世紀七十年代,為修建獨庫公路,解放軍工程某部10萬餘人,用了10年時間,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憑著“排除萬難,不怕犧牲”的精神,修建了這條全長500多公里的獨庫公路。這條連接南北疆的公路,橫亙崇山峻嶺,穿越深山峽谷,連接了眾多少數民族聚居區,使南北疆路程由原來的1000多公里,縮短了一半,堪稱是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的一座豐碑。當年,為了修建這條公路,168名築路官兵獻出了寶貴生命。

聆聽著“老班長”深情的講述,我們肅然起敬,向烈士深深地三鞠躬。葉明華書記動情地說,我們援疆工作,更要發揚這種“不畏艱苦,不怕犧牲”的精神,為新疆邊遠地區的發展,為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生活,豎起更多的豐碑。

時間雖短,彌足珍貴;歲月悠長,真情永恆。短暫的尼勒克之行,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目睹了援疆工作的豐碩成果,欣賞了美麗的天山風光,感受了哈薩克人的濃厚熱情,送上了援疆工作的深情祝福。祝願新疆更美,人民更幸福,援疆成效更突出。

回眸這片神奇的土地,我從心底高呼:我愛“尼勒克”!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