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快評】美「中」太空競逐加劇 對抗態勢白熱化
◎許智翔
自美「中」逐漸回到競爭對抗狀態以來,國際地緣政治環境的陣營對抗態勢逐步增強,尤其近年在烏俄戰爭爆發等重大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下更是如此;而做為美「中」對抗的最前線,太空領域自然也難置身事外。
長期以來,美國與西方國家在太空科技能力協助下,建立先進的作戰能力,並藉此在各地武裝衝突中取得絕對宰制性的軍事優勢。而中共方面,由於早年其核武及彈道飛彈發展,與太空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加上在後冷戰時期軍隊進行現代化、提出「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思維,以及認為反制美國與西方太空能力,是以「點穴戰」擊敗美軍的關鍵等原由,因而也持續發展太空能力。
不過除了前述因素,太空領域的對抗更在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下被進一步加強。自習近平於2012年上臺以來,民族主義的操作更成為中共對內強化掌控的重要途徑,因此,習近平大力推行的「中國夢」當中,就包含「強軍夢」與「航天夢」。在此情況下,當美「中」進入對抗態勢、各國更因地緣政治劇變不得不開始選邊站之際,陣營對抗態勢也不免延伸到太空的競逐上。
美國為推動重返月球,以及負責任且和平地運用太空,偕同友盟國家制訂《阿提米絲協議》,目前已有日、英、法、德、印度、加拿大、澳洲、南韓等31國簽署;中共則偕同俄羅斯,在2021年正式推出「國際月球科研站」,已有委內瑞拉、巴基斯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南非、亞塞拜然及白俄羅斯參加。
而當俄羅斯去年2月對烏克蘭發動入侵後,西方各國紛紛結束與俄國的太空合作,並大幅縮減與中共的合作項目。今年初,歐洲太空總署(ESA)署長阿施巴赫在記者會上明白表示,由於ESA「不論在預算面還是政治面,都沒有開綠燈」,將終止派遣太空人參與中共「天宮」太空站的計畫。而太空領域的陣營對抗,雙方目前也正在聯合國等不同場域,針對太空軍事化等關鍵議題不斷交鋒。
就前述的《阿提米絲協議》而言,美國目前仍不斷尋求新的夥伴國,其中包含數個具備相當太空能力的先進國家,而中共則在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同時,試圖與《阿提米絲協議》的部分簽署國如巴西等進行接觸;美「中」雙方與各自陣營,在人類終極邊疆的競逐,正持續白熱化。
(作者為國防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