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習會前大談美中友誼 陸官媒未著墨台灣

美中元首「拜習會」本周在舊金山登場,為營造會面氛圍,中國大陸主要官媒釋出鴿派報導與評論,強調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這次會晤對推動兩國關係穩定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又稱地球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和大陸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昨天刊發評論,都未著墨「台灣議題」。

人民日報昨天在意指「中國之聲」的鐘聲專欄刊文稱,中美兩國元首時隔一年再次面對面會晤,對推動中美關係真正穩下來、好起來,具有重要意義;中美「重返峇里島、通往舊金山」,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而元首外交對中美兩國關係發展,發揮著不可取代的戰略引領作用。

評論認為,兩國的差異不能妨礙中美求同存異、開展合作;遵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雙方管控矛盾分歧、防止對抗衝突的關鍵。同時強調,全球經濟疫後復甦、應對氣候變遷、解決地區熱門議題等,都離不開中美協調合作。文章雖提及中美三公報,但未凸顯中美在「台灣議題」上的不同立場。

該評論還大談中美友誼,包括「鼓嶺之友」延續一百年前的友誼佳話;美中青少年交流協會為雙方青年友好交往積極行動;飛虎隊老兵傳承和弘揚中美合作的寶貴精神財富等。

新華社昨天刊發「新華時評」也是軟調子,並稱期待中美關係盡快回到健康穩定發展的正軌。就中美互動,評論稱出現了近年鮮見的「求同」苗頭,並援引美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奈伊指出,過度誇大中美關係中的競爭面而忽視合作面,有害無益。

文章又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儘管各路媒體不斷渲染所謂脫鉤斷鏈和去風險,然去年美中雙邊貿易額仍創歷史新高。

評論稱,中國對美國高科技產業發展也至關重要,從高通、英特爾、特斯拉、蘋果高層今年相繼訪中可見一斑,據日經亞洲報導,中國市場對這四家公司去年營收分別貢獻了百分之六十二、廿七、廿二和十八。

該評論大篇幅分析中美可合作領域,包括「碳中和」技術交流和投資將使雙方受益,以及中國大規模中等收入人群為美國農產品提供難以估量的潛在市場等。文章完全未提到台灣議題。

大陸外交部旗下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說,拜習會將使中美關係重回正軌產生積極作用,國際社會期待兩國能夠在重大議題上合作。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iPhone出現「5症狀」恐陣亡 外媒警告:趕快備份
洋妞來台讀大學攻雙學位 曝2優勢贏美國:更有競爭力
當沖3年慘賠600萬 過來人曝血淚教訓:要花20年還債
和婆婆同住意外撞見老公「還沒斷奶」 人妻嚇到講不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