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券PK現金

根據政府規畫,要領振興券得先付1000元。(示意圖/資料照)
根據政府規畫,要領振興券得先付1000元。(示意圖/資料照)

行政院將在近日公布振興券的實施細節,依據目前版本,每位國民先花1000元,換回3000元的振興券,也有多種支付方式。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目前包括台灣等近90個國家,在有條件及門檻下或是針對某特定行業發放現金,日本及新加坡等少數國家則是無限制對所有國民提供現金補貼。

發放現金最大的疑慮是民眾可能直接存起來,對經濟沒有貢獻,但卻是各國普遍使用的措施。主要是因為與以往金融風暴不同,新冠肺炎來得又急又猛,鎖國封城使得如運輸、旅館、餐飲,乃至於運動彩券等行業的營運立即停頓,所以必須以現金立即救援,解燃眉之急。

至於發放振興券目的則不同,振興券是為促進消費,減緩經濟衰退幅度。基於此,振興券可以規定使用期限,例如台灣在2009年為因應美國次級房貸的金融風暴,對每位國民發放3600元消費券,當時規定使用期限為1年;再加上消費券最小面額為100元但不找零,有助於較大金額的消費。而且若是要達到立即刺激消費的效果,振興券還可將使用期限縮短。

其次,若是振興券及消費券只從事一般日常消費,例如繳學費、水電費,無法刺激額外的買氣,效果也會打折扣。所以商家必須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方案,才能達到刺激消費的效果。以2009年的消費券為例,當時許多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推出只限使用消費券的優惠方案,一旦消費券的適用範圍多於現金的現象普及化,一般消費比例降低,政策就算成功了。

特別是未來消費者必須自掏腰包1000元取得振興券,所以商家更要推陳出新,來吸引顧客上門。因為顧客最在意的不是額外2000元的補貼,而是自付1000元帶來的價值及滿足感。

振興券另一成功關鍵是可以如同消費券重複使用。例如餐廳老闆收了客人的振興券,可以再去大賣場購物,如此循環使用發揮更大的流通效果,才能創造更多價值。

綜合而言,振興券及消費券因為有使用期限,而且不能找零,所以功能低於現金,但卻有可能產生更大刺激消費的作用。不過無論是振興券或是消費券,絕非救命仙丹,可以使經濟立刻回溫,主要是在提振消費信心,減緩消費衰退幅度。所以振興券發行後,若可以如同當年發行消費券後,零售、餐飲及旅館衰退明顯減緩,就可以算是達到目的了。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