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人不利己 郭台銘所為何來
郭台銘28日宣布將以連署方式參選總統,此舉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真正令外界不解甚至猜疑的是,在幾乎不可能勝選、而且等同為賴清德當選加保險的情況下,他為什麼要如此執著、虛實並進地非參選到底不可?難道郭的智謀或神算真的非常人所能理解?還是這其中有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內幕隱情?
無論支持或質疑郭參選的理由,最「政治正確」的說法就是,參選是民主國家每個公民合法的權利。這話沒錯,但卻恰好是他最政治不正確的兩個盲點。首先,郭兩度參加國民黨提名競爭,卻出爾反爾、自毀誠信的出格表現,早就白紙黑字且有圖為證,這是他想從政最大的硬傷,試問他的政見與宣示還有誰敢信?
其次,郭的民調支持度迄今都是敬陪末座,以僅有10%的分量卻自稱代表「主流民意」,又想當「三隻小豬」的老大邀喝咖啡,這樣的依據難道不覺得底氣不足、民意也會看笑話嗎?
那麼郭宣稱參選到底的目的又何在呢?從他自己的說法到各界揣測,歸納起來也頗堪玩味。
一是以戰逼「合」,照他自己說就是為了促成在野整合;只不過是要以郭為正主、別人為搭配的合,因為郭從未鬆口表達過他為輔配的意思。但從民調到立委、縣市長、議員等人才的戰力與資源,除了他最有錢,郭有何資格誇稱老大?除非他是想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以參選來刺激在野危機意識,促成侯柯的整合。但這可能嗎?
二是郭的參選造成「四腳督」後,對賴清德的影響不大,但卻會明顯造成柯文哲支持度的鬆動,而使侯友宜更容易超越柯成為第二。問題是在這種結構下,若未能有效整合,只是造成在野三人彼此選票的流動,在賴穩居領先的態勢下,侯即使竄升為第二,也只是搶到了「鐵達尼號的頭等艙」,試問這樣的差別與意義何在?是因此激起侯柯的有效整合?或是有助於立委的戰果?還是選後政局的重新盤整?不僅充滿變數與想像,更是詭異難辨。
三是港媒已指出郭的參選若造成台獨上台的後果,中共不可能無動於衷,大陸民眾也不會接受;至於陸方對郭是硬性威嚇、還是軟性籠絡?郭又會如何反應,的確有待觀察。
四是郭不顧利弊得失,也非要魚死網破、爭一口氣拚到底,既是為了洩憤也是討個公道,但這應該是最不可能的原因。
這齣霸道總裁參選總統的戲碼,從一開始的轟動、中間的驚悚轉折到如今的懸疑卻已顯無力,在損人不利己的結果下,除非最後還有後手預留反轉,劇情已陷入困局卻非定局;因為從連署開始到11月下旬的正式登記,郭台銘將會不斷被質疑檢驗,一切也都還有轉圜與變化。(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