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館「遊人如織」 關懷社會議題
記者劉昕翊/新北報導
「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展覽即日起至明年3月3日,在新北市美術館陳展,匯聚國內外11組藝術家,帶來32件錄像、裝置、平面等作品,從4個面向切入討論,激發民眾的好奇,並藉此檢視移動與當代全球化共構狀態。
此次展覽為新北市美術館開館前推出的前導計畫展覽,關注探索全球流動狀態的相互關聯性和複雜性,分別從「遊客/遊人作為主體」、「觀看之道與地景的建構」、「奇聞軼事」、「關係性空間與共同體」,4個面向切入討論,邀請黃海欣、鄭桑溪、張紋瑄、謝牧岐等多位藝術家,從移動的動機、路線規劃、所見所聞、遭遇他者,重新提取「遊人」的能動性,循沿另類移動路徑的探索,折射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懷,並於今(10)日舉辦記者會,同時安排策展人謝豐嶸現場導覽。
其中,鄭桑溪作為攝影師,紀錄9份尚未因《悲情城市》成為熱門觀光景點之前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從紀實的影像中觀察當時保有日據時期對登山運動的喜好與影響,與當代蔚為風潮的健行登山文化,形成對比關係;李傑此次展出委託新作《所有的時光》,將對社會、城市、空間、地方、人群的觀察與感知轉化成現成物、聲音與影像,觀者需透過遊蕩的方式來回展場與戶外空間,才可觀看作品的全貌,藉此誘發屬於彼此的共感情緒,並與之對話。
此外,展覽在開幕活動後也舉辦國際專題講座「如何想像『我們』?』,由參展藝術家古爾努爾.穆卡扎諾娃、加藤翼、于一蘭分享自身創作對於國族、共同體及主體的反思與鬆動,與現場觀眾一同走入交織混雜的認同想像。
「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展覽即日起至明年3月3日,在新北市美術館陳展。(記者劉昕翊攝)
「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今(10)日舉辦記者會。(記者劉昕翊攝)
「2023移地行動—游人如織」今(10)日舉辦記者會,並安排策展人謝豐嶸現場導覽。(記者劉昕翊攝)
鄭桑溪作為攝影師,紀錄9份尚未因《悲情城市》成為熱門觀光景點之前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記者劉昕翊攝)
李傑創作的《所有的時光》,將對社會、城市、空間、地方、人群的觀察與感知轉化成現成物、聲音與影像。(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