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怒、憂鬱等10症狀 小心罹年輕型失智症

一名年輕男性汽車業務,婚後與太太育有二子,但他有酗酒習慣,7年前開始脾氣暴躁,情緒控管不佳,起初就醫時,被認定是酗酒引發的情緒與精神問題,但症狀持續未改善,最終走向離婚,兩、三年後他也無法再進行業務工作,在38歲時確診為年輕型失智症,病情惡化快速。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學術組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徐文俊表示,未滿65歲確診即為年輕型失智症,長庚失智症中心門診10%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造成失智症早發病原因,英國、台灣研究皆發現,空汙是造成罹患失智症風險因子,因空氣中PM2.5屬溶脂性,進入人體後容易累積在脂肪、器官,甚至透過血液進入腦部,損害神經系統。

年輕型失智者多半還在職場階段,若確診失智症,除了難以繼續工作,配偶得承擔照顧失智者、小孩及經濟壓力。現年65歲病友陳先生,原是印刷出版公司總經理,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但50多歲時開始忘東忘西,無法與人正常交談,甚至影響工作,因此提前於59歲退休,後續確診為額顳葉失智症。而太太劉小姐至今仍在職場工作,若先生突然暈倒,必須立刻放下工作照顧先生。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徐文俊指出,年輕型失智者因疾病特性,惡化速度相較老年型更快,且患者多半仍在職場,若確診失智又無法工作,恐成雙重打擊,鼓勵工商界重視年輕型失智者,雖然員工無法完成原本職務,但可善用失智員工的專長,透過職務再設計,讓員工從事內勤或重複性較高工作,讓年輕型失智者持續保有產值。

年輕型失智症初期症狀,包括睡眠障礙、憂鬱、焦慮等,容易被忽略而延誤就醫,平均耗費1.5年才確診。徐文俊表示,失智症早期十大症狀中,除了記憶力不好、原能勝任的事做不來,還可能出現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難以與外界溝通、易怒、憂鬱等,提醒民眾失智症病因複雜,有時會以憂鬱作為表徵,提醒民眾應警覺相關症狀。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爭議續延燒!前國泰空姐爆料歧視無獨有偶:和陸客溝通「靠台灣人」
男友偏愛「1款式」女性內褲她傻眼PO網求助 釣出一票網友認同
「花系列」女神59歲美貌凍齡 曝消失7年「每月開銷12萬」:老本夠活40年
不甩酸民批色情!南韓女偶像巡演大膽掀衣解放 歐美粉絲嗨爆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