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王朝—三少與雷霆的第一個十年,還有一些如果(上)

文/ Dexter


在奧克拉荷馬於2012年隊史首次打進NBA總冠軍賽後,詹姆斯·哈登(James Harden)說出了他對這支球隊的期許。

「這裡正在建造一個王朝。」他這麼說道。

他的想法也幾乎是大部分人的想法,2010年的雷霆是歷史上最年輕打進總冠軍賽的球隊,而且他們隊中的四個核心杜蘭特、威斯布魯克、哈登和伊巴卡(Serge Ibaka)不僅感情甚篤、打法也互補。

他們在過個兩、三年,甚至更快,就會取代熱火成為聯盟霸主,當時就是這個個趨勢。

這個城市充滿了人才,而以老闆班尼特(Clay Bennett)和總管普雷斯蒂(Sam Presti)為首的管理層又總是能做出明智的決定。王朝,為什麼不呢?

但僅僅在七年後,我們就以一個檢討的方式開始回顧那段歷史。2012年是他們新星燃起的時刻,但也是他們「三少」時代的最後巔峰。當年總冠軍賽後,雷霆球團對哈登開出一個認為是不夠尊重的合約,他選擇拒絕。

十月,哈登被交易到了火箭。如今看來,那改變了一切。

在那之後奧克拉荷馬就不曾再被女神眷顧了。


2013年,季後賽雷霆和火箭命運般的相遇,但結果以悲劇收場,威斯布魯克在第二戰和貝佛利(Patrick Beverley)的一次爭搶球,傷到了半月板。缺少得分點的雷霆,在次輪被灰熊給掃地出門。

2014年,杜蘭特拿到年度MVP,威斯布魯克也成長到了獨當一面的時候,但伊巴卡受傷,讓他們在西區決賽先丟兩場給馬刺,喪失了先機。

2015年,杜蘭特整季報銷,威斯布魯克摘下得分王,但沒進季後賽。

2016年,雷霆在西區決賽3:1領先勇士,但最終被對手連趕三場,杜蘭特季後把他的天賦帶去了奧克蘭。

2017年,雷霆圍繞著威斯布魯克建隊,找來了喬治和安東尼輔佐他,前者成為了聯盟史上第一位能連續3個賽季場均大三元的球員。但果他們連3年止步首輪。

在喬治接受了雷納德(Kawhi Leonard)和包爾默(Steve Ballmer)的邀請後,當天晚上威斯布魯克和哈登通了電話。

6天之後,他被交易到了火箭。


至此,2012年那支雷霆的所有成員都離開了這支球隊了。奧克拉荷馬放棄了他們的最愛,哈登的諾言沒有完成,事實上連1/3都沒有達到。

2012年時,杜蘭特和威斯布魯克才23歲,哈登和伊巴卡則只有22 歲。奪冠窗口應該要能為他們打開4到5年。

事情應該這樣發展嗎?



2010年杜蘭特以5年8500萬美元續約,威少在2012年和雷霆以5年8000萬美元續約,這兩份合約都很超值,但是仍然給予了雷霆一定的壓力。

為了對抗西區可怕的禁區,他們選擇開給帕金斯(Kendrick Perkins)4年3480美元,而當時作為球隊防守核心的伊巴卡,也是不可能不留的。

薪資壓力是每支爭冠隊伍都必須遇到的問題,而對於雷霆來說,他們已經享受完了三少的菜鳥紅利,他們必須要花點腦筋才能長久的維持陣容,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面對哈登的合約時如此錙銖必較。

雷霆並沒有忽視哈登的潛力,但在那個當下卻也沒有把他當成一個球星來對待。他們要這一名最佳第六人只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決定是否簽約,顯然哈登對此感到很受傷。

那時候聯盟還沒有瘋狂到每一支爭冠球隊都認為自己一定要組成超級球隊,雷霆顯然也並不那麼想。當然,每支球隊都希望自己擁有夢幻隊、像是打2K一樣為所欲為。

但凡事有正面當然也就會有反面。超級球隊的龐大薪資,以及複雜的更衣室關係,還有難以操作、缺乏調整靈活性都是問題。普雷斯蒂並沒有不想留哈登,可是他不想超過自己設下的底線,這和杜蘭特及威少那種「不計一切代價留人」還是有一段差距。

為什麼雷霆有這個底氣不去討好哈登?因為顯然他們的團隊認為威斯布魯克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50大球星之一。或著至少,他們相信自己能控制助威少的脾氣,並且讓他在失敗中成長,成為屬於杜蘭特的皮朋。

威少確實完成了一部份的期望,他成為一名現象級的球員,並且從過去幾個賽季來看,他不介意讓出球權讓身邊的球星發揮得更好。

然在杜蘭特離開後的這三年,他除了完全釋放了上帝給他的一切天賦之外,並沒有多從籃球之中學到些什麼,這是他和雷霆最大的問題。

評論一名超級球星的價值,除了他對於攻防兩端的宰制力外,真正區分他和全明星球員的東西在於他有多了解一場比賽。你能不能了解格蘭特(Jerami Grant)的接球投籃熱區?發現亞當斯(Steven Adams)已經卡好籃板位置,而提早準備快下?利用自己的牽制力為安東尼創造出單打空間(好吧,這有點強人所難)?從喬治每個夜晚的前兩次出手就聰明的知道該如何分配這一場比賽的球權?

以及理解如何在用時速60公里控制比賽,讓隊友全都參與進來,幫助他們打出最佳表現,然後在決勝負的某個節點開啟氮氣,冷酷將對手狠狠甩到後頭。

真正的拳擊手永遠不會只用右直拳當作武器,賽揚名投也不會每一個打席都丟出決勝球,多年的頂尖對決經驗,讓他們知道自己沒辦法永遠保持在高峰,你是無法永遠讓自己處在沸騰的狀態中打球的。

作為3屆總冠軍的贏家、2屆MVP得主,庫里(Stephen Curry)理解平衡的藝術,所以在他身邊,湯普森(Klay Thompson)、格林(Draymon Green),甚至是杜蘭特,得以將自身的優勢最大化。而在今年季後賽杜蘭特受傷後,我們也再次用雙眼目睹了14-15賽季的得分表演。他可以隨心所欲的轉換成隊伍需要的贏球要素。

而這個技能,利拉德(Damian Lillard)和雷納德在今年季後賽期間也全部明白了。



雷霆從來沒有達到外界對他們的期望,那就是:威斯布魯克作為衝鋒機器,利用他永不枯竭的體能作為球隊的進攻能量,為角色球原創造大量的空檔機會;然後杜蘭特扮演殺手,在最後時刻收割比賽。

在雙少時期,這只有短暫發生過,威斯布魯克至多只能在一個系列賽中保持它,更多時候他像《終極殺陣》裡的丹尼爾一樣憑藉著自己的天賦隨心所欲的開車,利用靈感來跨過每一個障礙。

在和喬治搭檔時期,威斯布魯克對自己進行了一次反思,至少他嚴肅地看待了他曾經問過杜蘭特的那句話,「我能為你改變些什麼?」他讓出了一部份的戰術地位,減少了球權使用率。結果是讓喬治打出生涯最佳的表現,當季MVP得票排名前3,入選一陣一防。

但最終雷霆還是在首輪就輸給了只有一名全明星球員的拓荒者。因為威少並沒有了解到無私並不等同於退居二線,他是比喬治更好的球員,他要接掌這支球隊,然後讓所有人打得更好;而不是消極的讓出球權,讓副手變成一哥。

就如前面所說,雷霆和杜威二少都深信只要等到威斯布魯克成熟,他們就會創建屬於自己的時代,然而他們從未等到。


2010年雷霆是NBA歷史上最年輕的季後賽球隊。

2011年的雷霆隊是NBA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季後賽球隊。

2012雷霆隊是這幾十年來最年輕的NBA總冠軍賽球隊。


他們的平均年齡在2011年為22.9,在2011年為23.8。到了2012年,這個數字仍然只有25.7。

2014年杜蘭特拿到了MVP,威斯布魯克和哈登也隨後在2017以及2018年獲得該獎。

自從NBA和ABA合併以來,只有四支球隊在如此年輕的情況下進入了總冠軍賽,他們是:


2012年奧克拉荷馬雷霆隊:25.7

1986年休斯頓火箭隊:25.4

1977波特蘭拓荒者隊:24.2

1977年費城76人隊:25.5


除了雷霆,其他三隊最終都捧起了奧布萊恩金盃。

我們應該再次回顧這一段歷史—

在交易哈登之後,奧克拉荷馬城重新圍繞杜蘭特和威斯布魯克建隊。2016年西部決賽中,這個版本的雷霆曾經以3比1領先於勇士隊。

隔年,「@easymoneysniper」選擇了最難的路,威斯布魯克成了碩果僅存的一人,他和保羅·喬治及卡梅羅·安東尼搭檔。然後,他們連兩年倒在首輪。

2019年7月,雷霆交易了威斯布魯克,關閉了這個時代。距離他們從西雅圖搬到奧克拉荷馬,差不多是十年的時間。

雷霆在這一時期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過去的十年裡,只有馬刺隊的例行賽勝率比他們更高。他們4次打進西區決賽,在勇士崛起之前,他們曾經代表了西部。

但他們從來沒有贏過一個冠軍頭銜,如今這個瑕疵再也不可能消除了。

如今站在「雷霆三少」時期完全結束之後,應該要有人來對這一段歷史進行反思,奧城到底哪裡做錯了?2014、2017、2018的三座年度MVP獎告訴我們,這肯定不是球員能力的問題,歷史上兩名以上的MVP(這裡不計時間單位)合體,他們最終必定奪冠。只有兩個組合例外,湖人的「F4」,以及本故事的主人公。

於是我們必須問出幾個尖銳的問題,這無疑會讓雷霆球迷悲傷和憤怒,甚至可說是非常不識時務,但卻是必要的:


(全文未完待續:原網址全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