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百米大戰在即,盤點那些讓更多選手衝進10秒的高科技

The finish line at the men's 100m at the 2012 London Olympics
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短跑決賽,八名選手當中有七人跑進10秒以內,預示了之後的發展趨勢。

2012年奧運會男子100米短跑決賽上,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的觀眾很可能並沒有察覺,田徑場上的巔峰賽事正孕育著一場地震級的轉變。這可以理解,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保特)飛速衝過終點的一瞬間。

這名牙買加短跑巨星再次摘得一面金牌,並且將奧運會紀錄刷新到9.63秒。

「那是史上最偉大的短跑比賽之一,」英國謝菲爾德哈倫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的體育工程學教授史蒂夫·哈克(Steve Haake)說。

但是哈克不是在吹捧博爾特。他的評論是在說選手們的整體表現:決賽中八名選手當中有七人在10秒之內衝過終點——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事。

1968年才第一次突破的10米大關,對於短跑運動員來說仍然是一個重大的關口——一個將他們與其他跑手區分開來的一個榮耀標誌。

但是,在近年,「破10」的跑手數量迅速大增。

「破10」俱樂部. 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中跑入10秒以內的選手在迅速增加 [ 67 1968至2008年間衝破10秒大關的選手人數 ],[ 87 2009年至今的「破10」選手數量 ] [ 9.58秒 牙買加人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創下的世界紀錄,保持至今 ], Source: 資料來源:世界田聯, Image:
「破10」俱樂部. 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中跑入10秒以內的選手在迅速增加 [ 67 1968至2008年間衝破10秒大關的選手人數 ],[ 87 2009年至今的「破10」選手數量 ] [ 9.58秒 牙買加人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創下的世界紀錄,保持至今 ], Source: 資料來源:世界田聯, Image:

世界田聯(World Athletics)的數據顯示,在1968至2008年的40年裏,只有67名跑手突破過這個大關,但是之後那10年,卻有70人新加入了這個行列。

而在過去兩年,一直到2021年7月初,又有17名男子選手首次完成自己的「破10」成績。女子項目的同類大關——11秒——也越來越頻繁地被衝破。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破10俱樂部」迅速擴大

像哈克這樣的科學家們相信,這當中有很多因素,首先就是全世界範圍內參加徑賽類項目的人變多了,然後就是更優良的訓練方式。

「現在全世界有更多的運動員能夠接受精英級別的訓練,還有運動科學和技術的幫助,來讓他們跑得更快,」哈克說。

證據是,「破十俱樂部」已經擴大到美國和牙買加等傳統強國以外,漸漸包括了像英國和加拿大等國家——這些國家在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上都至少贏得過一面金牌。

British sprinter Dina Asher-Smith celebrates her sub-11 run in the European Athletics Championship in 2019
在女子100米短跑項目,11秒的關口亦頻繁被打破。

比如尼日利亞,就和英國一樣,「破10」選手人數並列世界第三,近年還有日本、土耳其、中國和南非等過去在短跑項目並不出眾的國家陸續加入了「破10俱樂部」。

女子100米項目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11秒大關在1973年首次告破,當時是東德跑手雷娜特·史戴赫(Renate Stecher)首先做到。至2011年,已經有另外67名短跑選手做到過。又過了10年,這個總數達到了115,並且包括了一些本項目的非傳統強國。

鞋子、跑道和運動科學

科技肯定是起了很大作用:如今的短跑選手穿的跑鞋更輕——最新款式重量可能不足150克。

這個年代的鞋子所使用的材質也非常不一樣。其中一個例子是德國運動鞋品牌彪馬(Puma)和一級方程式車隊梅塞德斯(Mercedes)合作的項目,製作成果是一種以碳纖維為鞋底的跑鞋——同樣的物料被用於設計世界一級方程式冠軍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咸美頓)的戰車。

A pair of old running shoes
舊跑鞋長這樣,如今的跑鞋的確改變了不少。

與曾經的精英跑手在泥地和草地上賽跑的年代相比,跑道也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

合成物料鋪設的跑道在1968年的墨西哥城奧運會首次使用,給運動員的關節更多的保護,並且還能提供一種類似反彈力的效果,讓完成時間更快。

正是在同一屆奧運會上,美國跑手吉姆·海因斯(Jim Hines)成為第一個100米跑進10秒以內的人類(9.95秒)。

為了在跑道上提高能達到「更快」效果的條件,連跑道平面上硫化橡膠顆粒的形狀,現在都會成為考慮的因素。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徑賽類項目上創造了五個新世界紀錄,為比賽提供跑道的意大利地板生產商盟多集團(Mondo)幾乎和破紀錄的跑手們一樣歡欣鼓舞。

Sprinters running a 100m heat at the 1960 Rome Olympics
跑道也是如此。

在營養和訓練上,科學也起了作用。現今的短跑選手可以被全面分析,以對技術動作和反應時間作出調整。

研究甚至能找出哪些肌肉對於短跑成績更加重要。

去年10月,頂尖運動科學研究機構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一個科學團隊發現,臀大肌對於運動員在跑道上達到最快速度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現在掌握到的是,頂尖短跑選手身上有非常具體的肌肉分佈方式,」參與這項研究的運動生物力學專家薩姆·艾倫(Sam Allen)說。

「所以,我們可能在不久後就會看到短跑運動員針對性地提升這部分。」

心理關口?

Jim Hines at the 1968 Olympics
1968年,美國跑手海因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破10」的人類。

7月9日在日本《朝日新聞》上刊登的一篇訪問中,日本短跑選手山縣亮太毫不猶豫地將一個月前的「破10」成績歸功於「過去20年與科學家的合作」。

直到2017年,還沒有日本跑手突破過10秒大關。但是在那之後,山縣亮太和他的另外三名同胞都已經做到了。

「破10俱樂部」的人數擴大,並且越來越多元,似乎也使得這個關口對於運動員來說不再那麼可怕了。

至少這是中國跑手蘇炳添的看法。他在2015年成為第一個在亞洲出生並且100米跑進10秒以內的男子選手。

Bingtian Su, here seen racing alongside Usain Bolt on the 2015 World Championships
中國跑手蘇炳添認為,10秒更多是一個心理層面上的挑戰。

「我認為這個關口更多是心理上,而不是身體上的,」他在2019年這樣說過。

獎牌格局未變

當然,這些方面的提升並不等於就能自動保證破十。

舉個例子,直到今天,包括印度在內的很多國家,甚至還包括一整個大陸(南美洲),都仍然未出現過任何「破10」的男子百米選手或者「破11」的女子選手。

而且,「破10俱樂部」的擴大並沒有真的在獎牌分佈上打破這項運動的統治格局。

Gold medallist Elaine Thompson from Jamaica embraces silver medallist Tori Bowie from the US (R) after the women's 100m Final Rio 2016 Olympics
100米短跑仍然是美國與牙買加的天下。

在男女項目上,1980年代以來的奧運會和世錦賽,美國和牙買加的跑手仍然系統性地統領著領獎台。

比如在男子項目上,上一次奧運百米短跑金牌旁落在這兩個國家以外,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加拿大選手多諾萬·拜利(Donovan Bailey)奪金的時候。

在女子項目上,尤麗婭·內斯特蘭科(Yuilya Nestsiarenka)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勝出時,這名白俄羅斯選手自己也大吃一驚,因為在此之前五屆奧運會的這個項目均由美國選手勝出——之後的三屆則都是牙買加人。

在東京奧運會上,大體格局發生改變的機會並不大——儘管這是博爾特退役之後的第一屆奧運會。在2021年的男子100米項目中,五個最快時間當中有四個是由美國跑手創造的;而今年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五名女子選手當中,又有三個牙買加人和一個美國人。

奧運相關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