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常安藝展 深刻梳理土地記憶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短暫的駐足」林安常個展即日起至12月2日,在秋刀魚藝術中心陳展多件木雕作品,將動物形象與各式木材與壓克力等媒材結合,不僅讓傳統木作常使用的技法濃縮於藝術家林安常的作品中,也同步呈現這片土地上所乘載過的記憶與痕跡。
藝術家林安常長期以木材為主要創作媒材,搭配動物與建築做為表現的圖像,其中,動物象徵人們生活及開墾的土地;建築則象徵人們拓荒後所建立的文明及文化,兩者互相作用,逐漸形成目前所在的環境,更傳達林安常在創作中理性與感性的互動;而隨著經驗累積,此次展出的作品,包含《銅器時代》、《聒噪後的寧靜》、《夜空中遠眺》等,林安常更試圖將顏色減少,整體以黑與白的圖像展示在展場中,使木材紋路及色彩清楚凸顯,同時搭配木材傳統技法,例如鑲嵌、榫接、掏空等,進一步呼應自身創作理念「人所存在的痕跡」。
其中,林安常藉由《銅器時代》傳達,在漫長的歷史中,銅器佔據漫長的時間,不論是生活上、祭祀上,甚至是戰爭上,都是過去文明的見證,如今「銅」在社會,則被賦予與過去全然不同的語彙;「腔棘魚」在被發現之前,一直被認為是已經滅絕的物種,直到其又再一次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而透過2者在這片土地上所存在的悠久時間,互相呼應所想像出的創作。歡迎喜愛藝術的民眾前往看展,透過作品上的紋路,感受藝術家詮釋的世界。
林安常藉由《銅器時代》傳達,「銅」與「腔棘魚」在這片土地上所存在的悠久時間互相呼應所想像出的創作。(圖:取自秋刀魚藝術中心臉書)
「短暫的駐足」林安常個展即日起至12月2日,在秋刀魚藝術中心陳展多件木雕作品。(圖:取自秋刀魚藝術中心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