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政黨對話的策略與盲點

(圖/檔案照合成圖)
(圖/檔案照合成圖)

2024選戰剩下4個多月,TVBS最新民調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以37%的支持率,領先民眾黨柯文哲的28%和國民黨侯友宜的22%。這樣的結果無疑給在野陣營一記當頭棒喝。

賴在TVBS的民調上月只以1%的差距贏過柯。然而在野陣營的混亂、執政陣營的好整以暇,短短30天就讓賴的領先差距拉開到9%,在其他機構的民調中更是超過4成大關,打破過去對賴無法突破天花板的質疑。對在野陣營來說,最值得警惕的是,過去在藍、白陣營轉移的支持率結構已不復存在,現在已出現侯柯同降、賴獨升的情勢。

進一步交叉分析可明顯看出,侯支持率下降的原因在於國民黨政黨支持率從25%減少到21%,柯則是因為中間選民支持率從31%下跌至22%。反倒是賴的中間選民支持率從23%一躍提升至30%,而民進黨政黨支持率也微幅增加2%。

也就是說,過去1個月綠營對柯的圍攻,包括仇女、染黑等攻勢,確實產生作用。更意外的是,雖然柯支持率下滑,但游離的中間選民卻開始轉移至賴而非侯。整體來看,不只綠升藍降,中間選民反綠的情緒也發生質變。

而在執政陣營不斷有所斬獲的同時,在野陣營卻呈現一團混亂。不只郭台銘參選箭在弦上,而藍白整合亦未有任何進展。雖然在柯民調下滑後,從月初捨我其誰、參選到底的態度,轉而鬆動,被問到是否用民調與侯整合時,表示什麼事都有可能。但與此同時,柯也向綠營拋出橄欖枝,不只延續過去「讓最大黨組閣」的承諾,更公開表示「以開放態度與各政黨領袖對話」。

事實上,檢視柯文哲的長期政治戰略,一向都有和藍綠保持等距的傾向。因為對柯和民眾黨來說,非藍非綠是其政治存在的重要設定,一旦過於親藍或親綠,就可能失去其中間光譜的位置,而導致政治聲望重創。這也是在談藍白合時,柯不斷強調價值整合、非政治整合的緣故。

更直接來說,柯其實並不願意完全接受非綠的框架,深怕陷入非綠即藍的框架。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不考量誰正誰副、總統立委競合關係,藍白之間要完全整合,共推一組參選人,難度仍然極大。因此對藍營來說,必須要慎防柯一手談、一手亂的策略,讓藍營陷入整合難題的同時,使其可以吸引泛藍票,且避免泛綠票流失。

宏觀來看,整合成為在野主要話題,其實就對在野監督執政的力度造成不小的負面影響。而當在野陣營爭執不休時,賴清德已然突破天花板限制。倘若在野陣營不即時將重心轉回對綠營的攻防,而深陷整合議題,那即使整合成功,也未必是賴的對手。(作者為中華青年公共參與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