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圖大湳分館 國軍建築改造典範

記者范瑜、陳詣涵/專題報導

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前身為八德中正堂,紅磚搭配綠窗框、建築上「中正堂」3字,呈現當時軍事建築的特色,令人忍不住駐足端詳。這棟看似禮堂的建築物,累積當地歷史記憶,曾是老一輩軍民娛樂、休閒的電影院,經文化部及桃園市政府進行屋頂鋼構桁架、屋面瓦作、外牆、門窗修復工程,民國100年改建為大湳分館,成為桃園八德推動藝文的文化空間。

八德中正堂 承載歷史推動藝文

八德中正堂建於53年,為國防部國軍同袍儲蓄會選定陸軍基地附近土地,由國軍自行設計並建造「文康保健中心」,提供國軍官兵休閒娛樂,也開放當地居民與眷村眷屬購票觀賞電影的場所。後因長久閒置致建築本體逐漸損壞,故由文化部及桃園縣政府進行修復工程,除針對屋頂鋼構桁架整修,並辦理屋面瓦作、外牆、門窗修復工項,規劃為圖書館使用,形塑了老建築的全新空間配置。

八德中正堂載載著在地居民的生活記憶,面重慶街的立面為中軸對稱形式、輔以洗石子山形牆,簡約線條打造現代建築美感,並呈現軍工建築的營造水準。進行建築活化整建時,保留電影院正門,曾經的售票口成了郵件箱投遞口及圖書館還書口,一旁的「寄車處」則規劃為機車停車場。成功發揮歷史建築保存及活化再利用,打造為藝文推展及在地居民終身學習場所,並落實文化資產保存目的。

進入大湳分館內,起伏的地面、成排的觀眾席,以及牆上的電影放映孔,帶領民眾回溯昔日戲院時光。位居1樓中央的多媒體放映室,延續過往戲院意象,打造為假日電影院;2樓的修復展示區存放中正堂舊屋瓦與電影放映管,並在壁面介紹修復過程,讓參觀民眾都能了解其過往歷史。

圖書館的另一亮點則是芬克式鋼架頂樓,交錯的鋼骨結構,讓老建築增添復古工業風,登上閣樓向下俯瞰,更能感受十足的視覺張力。2層樓的挑高設計,讓室內顯得通透、無壓迫感,除了閱覽區,連窗臺也鋪設軟墊,讓人隨時隨地都能恣意徜徉在浩瀚書海。

八德中正堂活化為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成為在地藝文空間。(記者范瑜攝)

昔時的售票口成了郵件箱投遞口及圖書館還書口。(記者范瑜攝)

1樓的多媒體放映室,延續過往戲院意象,打造為假日電影院。(記者范瑜攝)

圖書館的另一亮點是芬克式鋼架頂樓。(記者范瑜攝)

修復展示區存放中正堂舊屋瓦與電影放映管。(記者范瑜攝)

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湳分館前身為八德中正堂。(記者范瑜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