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3年再造 台灣史前館重新開幕

歷時近3年再造,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重新開幕,(左起)史博館長王長華、文化部長史哲、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合影。(蔡旻妤攝)
歷時近3年再造,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重新開幕,(左起)史博館長王長華、文化部長史哲、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合影。(蔡旻妤攝)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歷時近3年的建築再造與展示更新,昨天以「在這裡‧台灣與世界交會」為題辦理開幕儀式。文化部長史哲、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中央研究院院士臧振華皆到場見證。史哲期許,史前館在台灣重要性等同於故宮博物院。

開幕儀式「報喜訊」的宣告是由史前館簽約合作館、夏威夷比夏博物館文化顧問Marques Marzan吟唱傳統旋律,接續由排灣族歌手胡德夫演唱〈太平洋的風〉應和開場。

捲動即可繼續閱讀內容
廣告

史哲一早也特別趕赴台東,他說,史前館改造前和改造後大大的變身,但是台灣人也要轉身,目光不能永遠面對黑水溝(指台灣海峽),是應該面對太平洋,台灣在思想上要轉身、文化上也要轉身,引發這些思考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史前館,史前館及南島文化探討讓台灣人要意識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史前館康樂本館建築空間再造以「友善親合」及「流動」為主要設計概念,重新打造通透舒適、更多體貼休憩座位的參觀動線與空間體驗。

同時落實友善平權的理念,展示廳有為年長觀眾提供的「拐杖椅」服務,以及為視障朋友設計的的觸摸型輔具、口述影像導覽,讓參觀博物館的服務更平權。

史前館展出超過2000多件精彩的展品,包括台灣文化的起點3萬多年前八仙洞遺址的石核器、卑南遺址各式精緻玉器與可愛動物陶偶,還有人獸形玉玦、喇叭型玉環、鈴形玉串飾、玉管及花岡山文化蛙形玉飾等5件台灣國寶,以及近代阿美族運動家楊傳廣奧運銀牌、馬紹爾總統致贈我國的舷外浮桿船台馬號、夏威夷戰神雕像與印尼巴龍舞獅面具等珍貴文物。

檢視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