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懷球王比利之14 兩代球王天堂相聚 一生恩怨晚年和解(下)

世紀和解恩怨一筆勾銷 只剩惺惺相惜

時光能帶走很多東西,比如恩怨、爭議,甚至仇恨,2016年歐洲盃開始前,馬拉度納和比利相聚了,兩人甚至在法國王宮庭院內進行了一場五人制足球友誼賽。

肥胖的馬拉度納和步履有些蹣跚的比利,在足球面前,依然像個孩子,他們時而無比專注,時而哈哈大笑,會為一個傳球或一次射門,與身邊的隊友喋喋不休。當賽後有媒體詢問兩人的關係時,氣喘吁吁的馬拉度納給了比利一個熊抱,然後字正腔圓的告訴媒體:我們再也不吵架,也不打架了,我們是最好的朋友。聽聞老馬這麼說,當時76歲的比利哈哈大笑,然後不住點頭。

還有好事的媒體想舊事重提,老馬立刻豎起了眉毛:你敢再說一遍!比利也嚴肅起來:你趕緊走開,別影響我們兩人聊天。

兩人再次相見是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開幕式上,此時剛剛做完腿部手術的比利坐在輪椅上,馬拉度納看到老球王後,像一個虔誠的後輩一樣,先是過去親吻了比利,隨後耐心詢問比利的身體情況。比利則拿出手機,來了一個自拍。

老球王比利曾在馬拉度納去世時,在他個人社媒上表示,「希望我倆能在天堂一起踢球!」(取自Pele社媒)
老球王比利曾在馬拉度納去世時,在他個人社媒上表示,「希望我倆能在天堂一起踢球!」(取自Pele社媒)

這一幕發生時,旁邊的一眾足壇名宿,包括馬泰斯、奧科查、卡努等人乖乖的在旁邊站著,滿臉的恭敬和敬畏。俄羅斯總統普丁看到後,也特意過去與兩位球王合影。比利和馬拉度納此次的相擁,被足球媒體稱為「世紀和解」。兩人將近30年的恩怨,早就一筆勾銷。

天堂相聚兩代球王一個信仰

2020年的11月25日,60歲的馬拉度納撒手人寰,那年80歲的比利極其悲痛。他深情的表示:「我的好朋友,非常感謝你出現在我們的旅程中,有一天,我們會在天堂裡,在同一支球隊一起比賽,那將會是我第一次在場上揮拳慶祝勝利,而不是慶祝進球,最終我能夠在那裡再次擁抱你。」

這世界上,或許只有英雄才會明白失去另一位英雄的悵然若失,只有天才完全能體會失去另一位天才的惋惜和悲痛。

比利與馬拉度納生前拋棄前嫌握手示好。(取自PELE社媒)
比利與馬拉度納生前拋棄前嫌握手示好。(取自PELE社媒)

在馬拉度納去世7天後,比利仍難掩悲傷情緒,他不斷在社交媒體表達自己的哀思:「今天是你離去的第七天,很多人都願意將我們倆進行比較。你是讓世界都陶醉的天才,是球場上的魔術師,是真正的傳奇。除此之外,在我看來,你一直都是一個很棒的朋友,擁有一個大心臟。」

最讓人感動的是比利的告白:「你的人生軌跡被真實地記錄了下來,你用獨一無二的方式教會了我們要去愛別人,要更多說出‘我愛你’,你的離去讓我沒有辦法對你說出來,所以我寫下來了:我愛你,狄亞哥。」

馬拉度納離去後,比利早就不在乎「球王」之爭,他在家人陪伴下對抗著疾病的折磨。卡達世界盃期間,就傳出他病危的消息,但是比利多次樂觀回應:自己還要看世界盃冠軍產生。

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殘忍無情,卻也很玄妙。最想看阿根廷奪冠的馬拉度納,沒有看到梅西和潘帕斯雄鷹加冕,而比利卻見證了這一切,他想看到巴西奪冠,偏偏這屆世界盃黃衫軍再次折戟。

落幕光輝時代 畫上句號

馬拉度納和比利的先後離去,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個時代沒有網路,電視從黑白到彩色,人們會搶購有關他們消息的報紙,雜誌。球迷們口口相傳他們的傳奇故事,講的人眉飛色舞,聽的人如痴如醉,人們不會在網路上爭吵,謾駡。互相不服的話,就拿個足球,在街頭來一場大戰。然後大家喝著汽水,在落日的餘暉下,談著不切實際的理想和未來。

那個時代對於足球人來說很美好,因為他們見證了兩代球王的從成長到世界之巔,而現在一切結束了,馬拉度納和比利帶走了一個時代,也帶走了很多人的青春回憶。

人們再也看不到馬拉度納連過5人和上帝之手,也聽不到每次大賽前比利的有趣預測,因為一切真的畫上了休止符。

如今在天堂的兩代球王,應該正在攜手應戰,或許兩人在擁抱後,還會為誰是「天下第一」爭執不休,但這一次他們終於不會分開了,兩位球王可是握手言歡了。

70年代義大利足球名宿馬佐拉說道:「有一種球員叫比利,另一種球員叫其他球員。這就是比利,在與他交鋒的時候,他在距離我兩公尺遠的距離,但我卻感覺他在月球。他的帶球技巧爐火純青,我也想過從他腳下斷球,並且做了很多功課,但這都是徒勞,因為比利的帶球是藝術。」

「比利是不是足壇最偉大的球員?這很難回答,但我認為他是。我覺得比利就像一個外星人,他的帶球太強了,從未曾丟球,並且能讓球粘在腳上。直到現在,我都沒見到有其他球員能像比利這樣讓球粘在腳上,就算是馬拉度納和梅西都做不到。」

「比利的那些踢球視頻後來廣為流傳,他也總是笑著說希望孩子們都能過看到這些視頻。他總是能為人們帶來快樂,他踢的足球展現的是最純粹的美。」

更多Go Goal勁球網文章

大年初一踢球團拜 成了南台灣傳統賀歲波

接棒「老鷹」張仟縈旅外打拼 紀聖珐也要堅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