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落後/團膳業者:統一標準 解產業困境
兒童飲食營養及校園食安問題長年受到關注,台灣僅於去年通過食農教育法,「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草案原地踏地四十年,「學校供餐法」至今仍無下文。團膳業者表示,目前業者扛下重責任,盼政府盡快訂定專法、統一標準,從根本解決價格、食材、剩食的問題,否則再不重視,「難道要落後中國大陸嗎」?
台北市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嘉鴻說,由於無法源依據,各地方學校的家長,需負擔的營養午餐費用不一;農業部雖推動「三章一Q」食材每人每日十元補貼,盼讓食材更在地化,政府也看似重視營養午餐,但相關法令至今仍無下文,態度讓人疑惑。
高嘉鴻指出,營養午餐是社會福利的一環,業者扛下很大責任,卻也面臨諸多困境及挑戰,例如人員配置、設備設施、食材供應、收費基準等;強調在地化、多元豐富化的學校,會提供較多道菜,卻衍生剩食大增等問題。他建議盡快訂定專法,統一全台標準,從根本解決問題。
中華民國餐盒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明信說,現行學校營養午餐相關規範散落於多個不同法源,導致全台廿二縣市有超過廿二種營養午餐規範,多頭馬車下,業者執行困難度大增;全台供餐方式分為公辦公營、公辦民營、民辦民營等三種,民辦民營的供餐數大,導致製成時間長,這反映制度造成的產業困境。
陳明信說,營養午餐與食安息息相關,台灣談了很多年都不了了之,政府往往得等發生大事才正視問題,台灣營養午餐專法已嚴重落後日韓,「再不重視,難道還要落後中國大陸嗎」?他強調,公會將於十月底、十一月初公布產業版政策白皮書。
更多udn報導
燙衣怎避開「鈕扣雷區」?專家揭1技巧消除摺痕 網驚:從沒想過
當中國人要飯的?留日陸生撿錢包竟討「信用卡20%額度」賠償
「30罐最愛」遭海關全數沒收機場哭了 天心:那是我先生
台灣小學生比日韓國家胖矮又蛀牙多 家長:問題出在這